分享

真相损毁之后的人类生存指南

 jimmyliusss 2017-11-29



突然间,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仿佛变得如此不可信、甚至不可理解,处处布满了叵测的陷阱。


昨天晚上,我大学时代的同学和好友洪兵教授邀请我去母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跟他的研究生们分享交流一些关于新闻评论和新媒体运作实践体会。他的开场白是这么说的:新闻的功能本来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但如今,面对扑面而来的一个个社会热点,我们经常发现,读了越多报道和评论,我们的思维非但没有更清晰,更有条理,反而更加混乱,更加支离破碎……


望着青少年时代同窗的一脸无力感,面对着弥漫于整个教室的无边的迷惘,我不得不调动起十二分气力,振奋一下精神,对同学们说:不管怎样,我必须告诉大家两个事实——


首先,是客观社会的荒诞造成了我们主观观念的荒诞感,而非相反。媒体本身也是社会的折射,更何况中国的特殊情况又经常使媒体这面镜子扭曲一面不能准确反应真实的哈哈镜。


其次,出于各种不同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相当多的媒体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上的确又以自己的错误反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普遍荒诞性




当人们被骤然扔进一个超出经验常识和基本逻辑的难以理解的事件旋涡中时,一般而言,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安、焦虑、激动,乃至愤怒


但这段“短兵相接”的时间不会维持太久,待情绪稍稍平复后,我们很快会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便是: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事件和主事者。而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这种揣度也会不断被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当某些揣度被证明似乎的确是事实时),在广度上持续发散,在强度上持续升级。而且,这会是一个漫长的阶段。


这是人性的直面裸露,因为人的本能决定了我们遇事的第一反应总是自我防卫。把事情往坏里想,往往有助于我们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问题在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面对数不清的选择和行动,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要求我们与他人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凡事总是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那么在逻辑上就意味着我们什么事都不能做。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年来,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轰动的社会事件,我们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了重复的哀叹吗:这世道,真是防不胜防!


因此,无论你是愤慨、怀疑,还是耍小聪明、玩世不恭(这是段子手们的存在理由),你终究回避不了一个严肃问题:当世界突然变得什么都不可信时,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将我们逼到了人类存在的终极层面。我相信,古往今来一切先知哲人都曾经被这个问题拷问得夜不能寐。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开辟了文明的不同航向。


即将跨过“知天命”之年门槛的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康德式的。只是我在这里不太想使用“仰望星空”和“道德律令”这样被用坏了概念,我的意思是:你要有一种宗教或类似宗教的情怀。也就是说,越是在一切都好像不可信的时候,你就越应该毫无保留地“信”某种东西,并将自己托付于它。


我曾经无数次地通读《论语》,其中每每最令我浑身充溢着虔敬和力量的是这一段——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


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书呆子。那么明知道做不成的事,为什么他还要去做呢?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愚”和“智”呢?


我的解读如下:所谓“不可”,是相对的。以孔子的智慧,他并非不能预见在自己这一生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确不可能行诸天下。然而孔子非比常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坚信,自己跨出了第一步,到了颜回和子贡这一代,就会有更多人跨出第二步……随着加入这支朝圣队伍的人不断增加,终有一日,“不可”之事会因为人的不懈努力而变成触摸得到的现实。


当我们不再总是以此时此地、此生此世的面对这个世界时,我们便获得了一种宗教式的情怀。这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它赋予我们希望、勇气和力量。


你也可以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既然今天已经是这样了,那么我们不如坦然面对,坚定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此,万一转机出现时,我们也许还能把握住。至少,明天还有可能变得更好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赖以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是从我们自身的信念中生长出来的。




当然,仅有“信”是远远不够的。否则我就是在炮制一锅有毒的“鸡汤”,这恰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然而,在一片漆黑的大海上,你首先要寻找到一座灯塔,不管它多么遥远。否则,你的所有努力都是盲人瞎马。而当你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渺小但可靠的坐标后,你就成为了一个有自主意识的积极行动者,而不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我第二步的建议是,越是在嘈杂喧嚣、舆情激荡的时刻,你越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好莱坞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当主人公遭遇危急状况、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高难度的正确动作时,他们总是会提醒自己:冷静、深呼吸……这是有道理的,人只有处在冷静的状态下,他的触角才是最敏锐的,心灵才是最开放的,也才有机会在纷乱矛盾的信号中接收到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内容。



但要做到这一条,需要平素有很好的训练。我自己的体会是,这种训练的要害不在于努力听到更多,而恰恰在于努力过滤掉那些扰乱你心智的杂音。


有人开玩笑说,在当代中国,每个人都必须练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是孙悟空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是寻常的芸芸众生,不可能把自己训练成能够准确判断各类社会事务的专家。退一步说,专家之所以被称为“专家”,正是因为他们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具备了某些专长。离开了这个领域,他们也不过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世界上不存在在所有领域里都具备远见卓识的全能型智者。


因此,对我们来说,真正要做的反而是回归经验常识和基本逻辑。回到我们一开始就谈到的,当我们与一个超出经验常识和基本逻辑的事件不期而遇,以至于我们觉得难以理解时,真正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个事件真的有多么超出常识和不合逻辑,而往往是因为我们被有意无意地隐瞒了一部分关于它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我们被有意无意地告知了许多关于它的无效和虚假信息。


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剔除掉那部分多余的虚假信息,填补上那部分缺失的重要信息。这也许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我始终认为,在大量社会事务中,更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我们应该时时拿出“同理心”。我们要相信,不管他人是善还是恶,他们与我们都是一样的人,都有相同的“欲”和“不欲”,也有相同的思维和行为逻辑。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恕”。


上周末埃及西奈省一座清真寺发生恐怖爆炸,伤亡极其惨重。我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这条突发新闻后,我的一位穆斯林朋友在下面留言道:“谁想要毁灭穆斯林,相信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


言下之意,这肯定又是美国和以色列参与策划的阴谋。


我后来对他说,广大穆斯林对西方和以色列所怀有的情绪,叫它意见也好,成见也好,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虽然我并不同意。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我也不想一时半会说服你。就算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真的都像你认为得那么坏,但他们总归也是人吧?是人就必然会有符合人性常理的行为逻辑。世界上损人利己的人大有人在,损人不利己的人大概也不完全没有,但恐怕没有什么人愿意损人损己,甚至专为了要损人,而不惜损自己更多吧?自私自利的恶人可能更不会这样。美国是埃及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最大靠山,它每年仅军事一项,就要给予埃及政府数十亿美元援助,不知道它出于什么考量要搞乱埃及?


很明显,我的这位朴素的穆斯林朋友就是因为以往接收到的错误信息影响了他的情绪,以至于失去了最基本的常识判断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先入之见还阻塞了他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


情绪化让人失去冷静和理性,而不冷静和不理性又让人总是只听到自己希望听到的声音,对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充耳不闻。


不要嘲笑我的这位穆斯林朋友,这实际上正是我们身处的当下这个世界中许多人的真实写照。从中国到美国,从北京到东京,这样基于曲解的大义凛然和口诛笔伐不是天天都在发生吗?以至于搞得我的大学同学和他的学生们茫茫然无所适从。




面对这个纷乱可疑的世界,我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无非是两件事——


第一,我们要为自己树立一个终极的道德标杆,并对它怀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我们要坚信,不管人们如何巧舌如簧,这个世界终究是有真伪是非善恶的。时间,终会让真相和真理大白于天下。


第二,但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刻意回避各种泛道德化的方式,坚定地信赖和依靠常识和逻辑。我们不能将意愿与达成意愿的手段混为一谈。


我们并不需要把他人都想象成好人,但我们应该把他人都看成与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希望的,也是他们希望的;我们不希望的,也是他们不希望的;我们恐惧的,也是他们恐惧的……总之,不管他们是义人还是罪人,他们想问题、做事情时的脑纹与我们没什么不一样。


如此,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简单而容易理解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