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运用:周围性面瘫从表论治思考

 369蓝田书院 2017-11-29

写在前面:临床之余常看书思考,但看得杂,总结的少,容易忘记当时的想法,文章只为记录思考经过,待日后查看提高。


粗略统计针灸科53个住院周围性面瘫中药处方得出,风热伤络,用银翘散加减22方;风痰阻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15方,温胆汤加减18方;气虚痰瘀阻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8方。其中加减基本会配合牵正散。或者上诉五方辨证配合。可见其主要从风热、痰阻论治,而很少见常见的外感寒邪证,这可能与发病的时间相关,未再深究。

接着翻看其针灸法:“一针而灸三巩固”为则,予头皮针、体针调畅气机,疏通经络,快速针、运动针以疏通局部经络,腹针调节脏腑经络,艾灸以培本固元。细思之,此方相当高明,即以治在表的经络为标,调整内在脏腑为本,适用于各个时期的面瘫治疗。其实我们中药辨证治疗是否有如此完善的体系?六经辨证作为古中医较为完备的体系是否适用?

 

1、面瘫源风邪客于阳明经络。(刘渡舟为代表)

(案1)张某,女,26岁。在乘长途汽车回家途中,靠窗倚睡而受风。回家后,突然感到左侧面部肌肉拘紧,口眼向左侧喎斜。脉浮,舌苔白润。此风邪客于阳明经络,治疗当以祛风通络为主。桂枝9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葛根15克白附子6克全蝎6克。服药二剂,汗出邪去而愈。(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按:桂枝加葛根汤一方面可以解肌祛风,另一方面疏经通络,解除经脉气血的凝滞,同时,葛根还能升达阳明津液,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的拘急。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亦记录一方:“秦艽升麻汤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喎斜, 恶风恶寒, 四肢拘紧。”

此说即源自内经,灵枢有言,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即运用了脏腑经络定位辨证,对指导针灸治疗意义重要,但对于使用中药的内科医生,则会限制我们的辨证,用药掣肘。

 

2、周围性面瘫当从表证论治、葛根汤类方为基础方

伤寒论使用辨证法乃六经、八纲,病位即分表、里、半表半里,不管面瘫其属于阳明经、太阳、少阳经脉上的症状,其病位都属于在表的经络、筋脉,即病位在表、偏上。而且仲景对于药物的使用其实比较粗线条,并不能像后世归经理论或者针灸针对经络及局部进行针对性治疗。就方向而言,主要为表、里、半表半里、上、中、下几个方向。

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口噤不得语

黄煌:很多人面瘫面瘫用牵正散没效,用葛根汤就有效。

陈宝田:用于颜面神经麻痹时,以初期、肌肉丰满、恶风寒为投药指征。当伴有疼痛时合用芍药甘草汤。

彭青杰:在临床应用“ 葛根汤” 中, 按原方剂量多能显效。表证已解寒凝不退者, 我们只加大葛根用量至20克。部分患者诉说药服后有温热感, 且温热感愈明显, 面瘫恢复时间愈短。但对于病程一年以上者, 温热感与痊愈时间之间无多大关系。临床观察发现, 多数病例面瘫侧上下脸闭合协调最难恢复, 其时间约为整个时间的,一半以上。对此,我们用单味葛根长期煎服, 最大量24 克, 最长近40剂者。服用中及痊愈后未发现任何由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可见葛根汤是其中常用的一方,适合初期、实证为主患者,需有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太阳表实证证据。体弱汗出者可与桂枝加葛根汤。对于葛根一药,【本经】曰: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其中起阴气,诸痹正是其用于面瘫关键,即在表津液不足或寒邪痹阻明显时,葛根可向表输送津液,合桂枝达到解除痹阻。

 

3、从表论治面瘫的意义扩展

葛根等汤为太阳病方面,据胡希恕理论,在表亦有少阴病。

 

(案2)杨X , 男, 2 6 岁。1 9 9 0年3 月2 日入院。半月前晨起洗漱时, 突然发觉口眼喝斜, 右侧面颊板滞、麻木, 右眼不能闭合、易流泪, 言语不利。西医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服黄茂桂枝五物汤合牵正散方, 配合针刺、穴位封闭治疗一周周效。诉背部寒冷如掌大, 平素手足常凉。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此乃肾阳不足、阳明、少阳脉络空虚, 风寒乘袭, 经筋失濡之证。治宜温阳散寒, 祛风通络。处方: 生麻黄、细辛各6克, 制附片、全蝎各10 克, 细辛6 克, 地龙、白僵蚕、当归、白芍、红花各15 克, 蝉蜕、防风各9 克。7 剂后, 言语清晰, 右侧额纹、鼻唇沟重现。再进1 8剂, 自觉症状消失, 面部表情肌功能完全恢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面瘫_陈绍斌)

此案即少阴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达到温里解表,作者仍困于阳明、少阳经络之说,若从表论述之即可明之。

 

再看《外台秘要》一方,千金附子散,主病源风邪入于足太阳之经之风口喎斜;药物组成:炮附子、桂心各五两, 人参、细辛、防风、干姜各六两。此即太阳太阴病方。

 

亦有三阳合病。

(案3)患者因出差劳累后又吹空调,于1天前突发左侧面瘫,左耳疼痛、听力减退。诊见:左侧面瘫,左耳疼痛、蒙堵感,左耳听力减退,口舌干燥,咽干咽痛,口苦口干。伸舌居中,舌苔白腻,脉弦细。处方: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桔梗10g,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上方服1剂,次日见病情平稳,咽痛尚明显。上方加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连服8剂,面瘫完全恢复,咽痛已,无口干口苦,惟余左耳听力减退、蒙堵感,耳微痛。(冯世纶医案)

此即伤寒论99条的扩展。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总结,在表之病,六经均可出现,若合并津液代谢、血液运行失常,则将后世的痰、瘀理论容纳进去,即治面瘫名方牵正散亦可合并用之。

 

相关论述记录

1、面瘫中医病名:口眼喎斜、口僻

2、病位:灵枢》:“胃足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口喎唇胗。”“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足之阳明, 手之太阳, 筋急则口目为僻

《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3、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风口喎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

类证治裁:口眼喎斜, 血液衰涸, 不能荣润筋脉。”

医门法律也说:口眼喎斜, 面部之气不顺也。”

《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说:“贼邪不泻, 或左或右, 邪气反缓, 正气即急, 正气引邪, 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 肌肉不仁。”

教科书观点:由于络脉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