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器】方向盘!!??难道说最早的汽车出现在夏商周!!

 RK588 2017-11-30








中国北方耀州窑瓷器的发展及其器物欣赏

【东方陶瓷】金元时期耀州陈炉窑瓷器鉴别以及器物欣赏

【东方陶瓷】衡州窑青釉瓷器如何鉴定?以及如何鉴定样式!

【东方陶瓷】辽代瓷器概述,辽瓷如何欣赏!

【东方陶瓷】唐代邢窑白釉瓷器究竟有多白?

【东方陶瓷】震撼心灵的山西省石刻艺术瑰宝欣赏!








国青铜时代出土文物欣赏


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铜器文物篇






残长5.8、宽10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蛇系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铸件之间有铆孔,分段铸成后,再铆嵌连接成形。蛇体形硕大,颇具写实风格。身上饰菱形纹和鳞甲,头顶和背部有镂空的刀状羽翅,可能是表意其飞行功能。从蛇颈下和腹部的环钮看,估计是挂在某种物体上作为神物膜拜的。

头宽7.7、残高17.5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该器为B型铜龙形饰。铜龙大张其口,口中所铸上下两排圆孔表意“龙牙”,具有抽象化倾向;其上吻向后勾卷,与龙角构型之势贯通,龙角向前逸出,端部略向上提起急收,劲力内敛。S形长眼融构于龙角形式中,并延伸至角端,耳廓宽大。其整个造型与Ⅰ号大型铜神树圈座上的铜龙形象略似,但更富奇异荒诞之趣。

方座边长2.5、鸡长11.7、通高14.2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铜鸡铸立于“门”字形方座上。器座下端残缺,铜鸡或许原是某件器物的端部造型。从器座体量考虑,会不会有可能方座原先套接了铜质或其他材质的杖状物,铜鸡即“杖”首装饰呢?由于三星堆铜鸡仅此一件,缺乏参照,我们也只能作此初步的推测,到底铜鸡是完整器还是某件器物的附件,须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古发现。

    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就表现手法而言,这件铜鸡造型属写实风格,其与三星堆众多以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塑造的神像、神灵等器物的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完全称得上是三星堆青铜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铜鸡表现的自非家禽意义上的“鸡”,而有更深沉的象征意义。铜鸡胸前特别铸饰有火纹,毫无疑问,这一颇为醒目的装饰符号与铜鸡内涵有内在联系。铜鸡或许代表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鸡”、“神鸡”,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件雄鸡的造型意蕴似表现了其在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

宽15.4、通高27.8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D型铜鸟。铜鸟立于圆座上。圆座顶微隆,腰部内凹处有四圆孔,下为中空圈足,估计铜鸟原可能是套接在某器物顶部的装饰物。鸟昂首向前,大眼尖喙,鸟身修长,两侧羽翅长及尾部与尾羽相并上翘。鸟背部铸饰的一支歧分三枝的立式羽翅,使鸟身原本较为平实的构型生出了几分奇趣。

宽19.2、高34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A型铜鸟。全器形式构成为流畅的“S”形。铜鸟双眼浑圆,鸟喙长而尖,羽翅较小,尾羽长垂。鸟冠羽硕大,有如一排迎风招展的旌旗,冠羽形式与冠羽形内的纹饰风格清朗婉丽,鸟头、颈与前胸所饰鱼鳞状羽纹及腿部外侧所饰卷云纹精细繁密,其与鸟体婉曲的构型形式相呼应,给人以典雅庄重之美。

通高40.3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在三星堆全部鸟类造型文物中,这青铜大鸟头是形体最大的一件。出土时,发现其勾喙口缝及眼珠周围皆涂有朱砂。鸟颈部下端有三个圆孔,当作固定之用。此器可能是神庙建筑上的装饰物,也有可能安装于某种物体之上,作为仪仗用途的象征标志。

    作为远古时代图腾遗存及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之物,鸟与蜀族之关系极为密切。几代蜀王直接以鸟为名,足以证明这一点。而三星堆文物中众多的鸟形器物及纹饰图案,更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提供有力的实证。

    这件器物的造型与鹰和鱼鹰颇为相似,或系蜀王(鱼凫)的象征?可能还具有蜀族族名、徽号意蕴?或许兼而有之?这些问题都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全器直径84厘米

二号祭祀坑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2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国已专门祭日的仪式,并当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习俗,“太阳崇拜”一直延及东周。据《华阳国志》记载,末代蜀王族的号为“开明”,一般认为,“开明”词义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如《楚辞·天问》所谓“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耀灵安藏?”即是旁证。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四鸟绕日饰、铜立人像等,则正是商末至西周早期之间古蜀太阳(太阳神)崇拜的实物例证。作为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它们与三星堆同类器物前后衔接,为进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高7.8、宽4.3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器物构型为铜鸟立于铜花朵的果实上。鸟头上扬起三支冠羽,羽尖各穿一孔,显然是藉此表现冠羽尖部的彩纹。尾上翘,尾羽向上下各分三支,状如孔雀开屏。立鸟喙中所穿铜丝已脱落,估计铜鸟原也是挂饰在某一株小神树上的饰件。

A:长57.2、宽23.6厘米

B:长54.8、宽12.7~12.8厘米

C:长27.8~29、宽12.4~13.2厘米


二号祭祀坑


    A型眼形器的器形为完整的菱形。眼形器整器四周为直边,呈斜坡形。中部眼球呈圆形凸起,周围下凹,使“眼球”显出“纵目”的视觉效果。其左右眼角处各起棱脊,布列于眼形器四角的小圆孔即是起安装固定作用的。

    B型眼形器为两器一组,拼合则构成为菱形眼形器。其形制为菱形眼形器沿长轴方向剖开的二分之一,呈钝角三角形。周边斜平,中部凸起的眼球呈半球状,拼合后形成完整的眼球形状。


    C型眼形器为四件一组,拼合为菱形眼形器。器形为菱形眼形器沿纵、横轴对剖后的四分之一,略呈直角三角形。四个单件合拢后,其间形成纵、横不同走向的“V”形沟槽。这种由四个单体拼合的眼形器以及B型眼形器到底与作完整菱形的A型眼形器有没有象征意义上或功能意义上的某种差别,现在还很难作结论,需作进一步研究。

宽28.2、高12.5、厚0.2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件铜兽面属C型,造型较A、B型两型简略。兽面无耳,鼻部简化为无鼻翼的直线,与其阔口中部相连,其牙齿非铸出,而是用黑彩在口缝中直接勾画而成。兽面也是由一对夔龙相向构成,但其眼型与较A、B型兽面的眼睛表现形式迥然不同,其外侧眼角直达龙尾端,颇富逸趣。

宽23.4、高20.4、厚0.2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件B型铜兽面与A型兽面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该型兽面于颌下增加了一对相向的夔龙以承托兽面,龙构型为大眼、独足,头部向下勾卷,龙尾上翘急收,含蓄有力。加之兽面眼、眉及牙齿均涂饰黑彩,使其整体视觉效果显得更为神奇诡异。颌下夔龙亦特别突出眼睛,其与兽面大眼相呼应,强化了“眼睛”图像的宗教意义。

宽35、高21.2、厚0.2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件铜兽面属A型,是该类型兽面中形制稍小的一件。兽面呈夔龙形向两面展开,龙尾上卷,长眉直鼻,夔龙形耳朵,双眼硕大,方颐阔口,呲牙咧嘴,形象狰狞诡谲。




















感谢观看!
end











来源: 《三星堆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