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体质(长痘型)的调理

 长孫无忌 2017-11-30


 1.形体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 
  2.常见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
              经常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3.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4.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6.养生原则:清热利湿;
 7.养生方法
环境调适:避暑湿,不要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环境宜干燥通风;
起居调适: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

         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精神调摄:多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放松身心;
体育锻炼: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等,达到散热、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目的。
         锻炼时,应当避开暑湿环境,选择凉爽时锻炼为宜;
饮食调理:多吃西红柿、草莓、黄瓜、绿豆、芹菜、薏米、苦瓜、藕等食物。
         忌食辛辣食物,如椒、姜、葱等,少食牛肉、羊肉、鸡肉等温阳食物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
 
药膳推荐:
1.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2.藕孔绿豆煮: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明目止渴。
              
中药治疗:"是药三分毒",须在中医师指导下,可选用苦寒、甘淡清热利湿的草药,如黄芩、黄连、龙胆草、虎杖、栀子等。偏于三焦湿热者,宜用三仁汤加减;偏于肝胆湿热者,方药可选龙胆泻肝汤或茵陈蒿汤加减;偏于下焦湿热者(如妇科和男科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可用“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化裁。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甘露消毒丹、龙胆泻肝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