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振常宁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文心雕龙方 2017-11-30

常宁南部的塔山、洋泉、天堂山等乡镇地处南岭山脉腹地,海拔高、土质好、气候湿润、生物多样性丰富,发展高山有机茶的条件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时期,常宁人们开始种茶。宋代时起,常宁塔山茶列为朝廷贡品。2013年常宁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茶叶作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来打造,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出台相应的奖扶政策,确立了生态有机、茶旅结合的发展理念,吹响了重振常宁茶业的冲锋号。经过3年时间,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6年常宁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称号,列为全国产茶重点县;在湖南省茶叶学会举办的“潇湘杯”名优茶评比中,绿茶获特等奖,红茶获一等奖;在“亚太杯”名优茶评比中获银奖。要进一步提升常宁茶叶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苦功夫:



做大基地。按照保证质量、巩固效益、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扩大茶叶种植规模。近期规划2020年末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2025年末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同时,要搞好产业布局,建设好三个茶叶产业带:即以塔山为核心的高山有机名优茶产业带;以洋泉、天堂山为核心,辐射到大义山脉、南岭山脉的庙前、盐湖、西岭、官岭部分山区村的绿色高档茶产业带;以板桥、胜桥、罗桥、篷塘为核心的平原无公害大宗茶产业带。建设好塔山、天堂山茶叶专业乡,发展好山区、库区茶叶专业村,培育好一批标准茶园示范片。要调动好各方积极性,鼓励一切社会资金参与茶园开发,允许国家公职人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办、创办和入股建设茶叶基地。要提高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对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培管、统一采摘。

 

做强企业。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开展各类人才引进选聘工作,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结构。创新管理机制,克服家族企业家长式管理模式,引进职业经理人才,实行经理治理模式。完善企业组织机构,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健全部门职能,提高运行效率。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办好工商注册,争取相关认证,落实依法经营。现有的1家省级龙头企业要争取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现有的6家衡阳市龙头企业要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


做优产品。尽快建立“塔山山岚茶”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并坚持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严于地方标准的原则。健全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和质量责任追溯体系。以市场质量监督机构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建立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执行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委托科研院所从事茶产品研发,推出特色鲜明、消费者喜欢、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标志性产品。加快现有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引进数字化生产线,实行清洁化生产。落实品种分区、鲜叶分级、原料分批、成品分等措施,改善茶叶外观。做精做美茶叶包装,增强视觉冲击力。



做响品牌。启动“塔山山岚”公共品牌地理标志商标申注工作和“老字号”的申请工作。邀请专家挖掘产品特色,找准产品卖点。发掘贡茶文化,赋予品牌神韵。参加节会展览评审,多亮相多贴金。要制订鼓励企业参评参展的奖励制度。举办“品茗思祖”、茶旅文化节等茶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演一台茶戏,拍一部茶片,唱一首茶歌,编一部茶诗茶联茶文和茶故事集。每年举办一次“品山岚茶,赏杜鹃花”旅游文化节,举办一次茶仙子选拔赛(茶艺表演),举办一次茶征文。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先做市场,后做产品。要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影院等大众传媒上和高铁站、飞机场、高速公路上大做广告宣传。


做活营销。实施“五进”工程,让茶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接待场所。鼓励常宁人喝常宁茶。将“塔山山岚”茶列为办公用茶和接待用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倡导全民饮茶,在学校和社区举办茶知识讲座,培养民众饮茶习惯。实施“舰队”工程。首步在本省各地级城市和衡阳的各县级城市建立“塔山山岚”茶旗舰店,在车站、机场加盟发展形象店。实施货架工程,鼓励加销对接,实现茶叶入超市上货架。实施网络工程,鼓励开网店和与购物网站合作。


做精旅游。围绕“自然、生态、茶韵”主题,设计开发茶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大力发展游茶园、赏茶景、采茶叶、制茶品、品茶饮、住茶庄、观茶艺表演等茶园生态观光游、茶园风情休闲游、茶园文化体验游。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年内要重点建好兴华茶旅观光园,福塔茶文化民俗体验园在“五一”期间要正式开园营业。



做深合作。深化与湖南农大、省茶科所的合作。每年由政府出资选派一批优秀青年到湖南农大进修培训。每年请农大教授和茶科所专家来常宁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把脉指导。依托农大和茶科所完善产业规划、茶文化建设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做好产品营销策划与形象代言。尝试开展与隆平高科、湘丰公司、省茶叶公司、省供销合作社等茶业大公司大集团的合作,利用好人家的资金、技术、管理、影响和市场客户资源,学习好人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实现撑杆跳高。强化内部分工合作。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发展机遇平等,奖扶一视同仁。鼓励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产业链上开展分工合作。反对互相抵制、诋毁和打压。支持相互间开展入股、兼并和联合经营。



做实服务。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关心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做到领导重视程度不减,财政帮扶力度不减,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继续强化对茶叶产业建设的领导、调度和考核。把项目资金整合、扶持联点村茶叶基地建设、职能部门为茶叶产业解决实际问题、乡镇发展茶园面积等任务要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小结,一年一结账。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领导联企,部门包村,乡镇主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茶产业》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