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大的德行莫过于仁,最大的祸害莫过于刻薄

 浩瀚星空 2017-11-30

每天20分钟,52期轻松学完《群书治要》

第三十八讲 爱民而安(上)


《群书治要·新语》中讲: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而有义者荣。夫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远望,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主九州岛之众,岂弱于武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下也。故察于利而惛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力而寡于义者,兵之所图也。”


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上,处理事情要以仁义为根本。所以,对于职位高贵但缺乏德行的人要贬黜;对富有财产但不讲道义的人要处罚;对地位低下但珍爱德操的人要使其尊贵;对家境贫寒但讲求仁义的人要使其富裕。商纣王的酒池可以用来划船,糟丘可以登高远望,这难道还能算是贫困吗?拥有统领四海的权柄,主宰着九州岛岛的百姓,这难道能说是武力弱小吗?然而论功业却不能够保全自身,论威势却不能守住社稷,这绝对不是由于贫困、弱小的缘故,而恰恰是由于自身缺乏道德、对百姓不够仁义的缘故!


所以,明白如何赚钱,却不明白道理的人,必然是众人所谋取的对象;敢于使用武力却缺少仁义的人,必定是战争图谋的对象。


商纣王天资聪颖,口才很好,办事敏捷,力气也超过常人,能空手和猛兽搏斗。他的智慧足以能够应对臣下的劝告,他的言辞也足够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但他骄奢淫逸,不听劝谏。每日和妲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忠臣来劝谏,他还给以严惩。最后没有人敢劝谏了,周武王吊民伐罪,最后导致他穿着宝玉为饰的衣服投入火中,自杀身亡。


身为一国的国君,拥有这么大的地盘,也拥有强大的武士,可以制造非常残酷的炮烙之刑残害百姓,但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不讲仁义,最终也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都给我们阐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的道理。所以要使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国家能够长远地保持昌盛不衰,必须讲求道德、讲求仁义。这是决定国家、企业、个人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


古圣先王皆以仁义治国

 

周文王的仁爱之心,不仅仅是施及百姓,而且还施及枯骨。《新序》记载,有一次,周文王建造灵台,要挖个池沼,但在挖地的时候却挖到了一具死人的骨头。有关的官吏就把这件事报告给文王,文王命令给他改葬。


官吏说:“这是一具无主之骨。”文王说:“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意思是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是天下的君主、主人,拥有一国的人就是一国百姓的主人。“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我就是他的主人,又到哪里去求他的主人呢?所以就命令官吏给他更衣、置办棺木,把他改葬了。天下的人听到这一件事,都说文王真是太贤德了,他的恩泽都能够泽及朽骨,又何况对人呢?人们评论说,有的人是以金银财富为宝,他得了这些宝就使国家危险了。文王得到了朽骨而表明了他仁爱的心意,结果天下的人都纷纷地归心。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仁”是越来越少了,那么这些能够称霸的人是以什么来治天下的呢?就是以“义”来治天下的。


在《新序》上记载着“臧孙行猛政”的故事。臧孙这个人施行很严苛的政治,受到子贡的批评。臧孙就把子贡召过来向他请教:“我没有奉公守法吗?”子贡回答说:“你是守法的。”他说:“我不廉洁吗?”子贡说:“你也很廉洁。”臧孙说:“我没有执政能力吗?不能够办事吗?”子贡说:“你也很能办事。”臧孙就说:“这三者我都唯恐自己做不到,那么既然这三者我都能做到,为什么你还批评我呢?”子贡说:“你虽然守法,但是好以法来损害人;你虽然很廉洁,但是因为廉洁而很骄慢;你虽然有执政能力,但是以此就欺凌属下。”


子贡接着说道,为政的人就像调琴瑟一样,如果大弦上得太紧,小弦就会崩断。所以,有尊位的人,他的德行不可以浅薄;官阶高的人,他的管理不可以琐碎;辖地广阔的人,他的制度不可以偏狭;管理很多人口的人,他的法律不能够严苛。这是自然的法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所以,“罚得则奸邪止矣,赏得则下欢悦矣”。如果你的刑罚得当,那么邪曲不正、作奸犯科的事就能够制止。如果你的奖赏得当,那么属下都应该欢心喜悦地拥护你。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


子贡又说,你没有听说过子产是怎么治国的吗?子产治国的时候,用仁爱礼义来教导人们,役使人民从不违道,所以政事非常的宽松。对于奖赏的多少,难于确定时就宁可从重;对于惩罚的轻重,难于判定时则宁可从轻。因为实行了这样宽松的政治,子产治理郑国七年之后,社会风俗非常的和平,自然灾害都没有,国家也没有需要用刑处罚的人,监狱都空虚了。


到子产过世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百姓听说了都痛哭流涕,非常地哀伤。百姓说:“子产已经死了,我们还怎么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我们把安定的生活寄托给谁呢?如果能够使子产重新活过来,用我们家任何人的生命去换取子产的生命,我都愿意。”子产活着的时候,被人们所爱戴。他死了的时候,人们都为他感到悲伤,做官的人在朝廷里哭泣,商人在市场上哭泣,农民在原野里哭泣,姑娘在她自己家的内室里哭泣,琴瑟声音也都听不到了,大夫的佩玦不戴了,妇人把她的簪子、耳饰也都摘下来了,人们在大街小巷痛哭流涕。这就是因为他行了仁恕之道的缘故。


而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听说你有病了,人民都非常地欢喜,互相祝贺,说:“臧孙子病了,最好他能够死去。”你的病刚刚有一些好转,人民都非常地恐惧,说:“臧孙子的病又痊愈了,我的命运太不幸了,为什么臧孙子没有死呢?”所以你看,你病了的时候,人们都非常欢喜,互相祝贺。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人们都以你为恐惧。你害人的心可见有多么深了!你这样办理政治,怎么还能够不遭受批评呢?臧孙子还是挺明白道理的,“义者循理”,他听到子贡这种劝谏很符合道理,就主动地把位置给让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你赏罚分明,也很廉洁,但是对人民过于苛刻,人民也不会感恩戴德,而且还会怨声载道。所以,子贡说了这样一句话:“盖德厚者报美,怨大者祸深。”德行深厚的人,回报给他的也很丰美;与人结怨太深的人,自己也有灾祸。所以说,最大的德行莫过于“仁”,最大的祸害莫过于刻薄、苛刻。这就告诉我们,为政要宽和,要仁恕,而不能够过于苛刻。


春秋战国的时候,以“义”来治理国家,能够循理而治。《晏子》上记载着,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大雪下了三天都没有见晴。齐景公披着“狐白之裘”,就是穿着一种白色的裘衣,坐在堂上。晏子来进谏,站了一会儿,齐景公就说:“真奇怪,雪下三天了也不觉得寒冷。”晏子听了之后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被晏子这么一问,齐景公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晏子说道:“我听说古代的贤君,自己吃饱时便想到还有百姓在挨饿,自己穿暖时便想到还有百姓在受冻,自己很安逸时便想到百姓的劳苦。可惜您现在却感觉不到啊。”齐景公说:“善!寡人闻命矣。”齐景公很难得,他一听晏子说得对,马上就赞叹,说:“我懂得你的教诲了。于是下令取出府库中的皮衣,开仓放粮,救济那些挨饿受冻的百姓。这就告诉我们,到了战国的时候,这些君主之所以能够称霸天下,也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循义而治,治理天下能够循理而为。

余莉开讲其它文章,请戳下面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1 认识群书治要 | 2 一阴一阳谓之道

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 4 致富理财的秘诀是什么

5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6 修身始于戒贪 

7 贪色为淫 | 8 好名之患 | 9 欲不可纵

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11 奢靡之害 | 12 谦德之效 

13 君子欲讷于言 | 14 境随心转 | 15 交友之重 

16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 | 1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8 君子四重 | 19 好学近乎智

2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21 夫妻相处之道

22 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 23 至要莫如教子

24 教子之方 | 25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6 孝的四个层次

27事亲当竭力 | 28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 29 兄友弟恭

30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31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32 管理的三境界  33 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 

34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 35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36 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 | 37 愧之,可使小人为君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