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一证,多由乳汁排泄不畅,又受挤压感受热毒而成。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原则。在常用清热解毒药物中,蒲公英,漏芦和仙人掌最为常用。为何这三味药善治乳痈? 从传统思维角度如何发现这些药对乳痈具有特殊作用? 蒲公英 又称婆婆丁,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是空心的,折断之后有白色的乳汁。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的叶子呈莲座状平铺,羽状浅裂或齿裂。 冬末春初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花为亮黄色,由很多细花瓣组成。果实成熟之后,形似一白色绒球,成一朵圆的蒲公英伞,被风吹过会分为带着一粒种子的小白伞。 蒲公英做为鲜草类,多汁近地而性寒,尝之味苦。苦寒之品,可以清热解毒。故五味消毒饮含有此药。 但蒲公英全株以及果实均为球形或半球形,与人体乳房相似,而其茎空而有白色乳汁,亦类似于人体乳腺中的乳汁,因而,除了清热解毒功能,蒲公英于形于意均似人体乳房,能够治疗乳汁排泄不畅,热毒蕴结的乳痈也就毫不奇怪了。 漏芦 别名野兰,鬼油麻,狼头花。多年生本草植物。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总苞半球形,九层苞片覆瓦状排列。 漏芦之名,源于其根自芦易朽。自芦部开始,逐渐向下。腐朽之处,内空无物,仅余根皮。有渐而下漏之意。芦者,又释为黑色,因其皮发黑,内朽而漏,故名漏芦。漏芦虽根易腐,但其残存皮部,生机仍在,往往来年又继续生长。 漏芦的药用部位为根部。此根部直伸,中空,有通达之意。从上向下惭腐,示向下通泄。易腐朽,为热壅局部,毒蚀血肉之象。皮色发黑,热毒聚结之象,也是此物性寒之征。所以漏芦可以清热解毒,治发背等痈疮。 漏芦之花,与蒲公英极其相似,呈球形,全株植物,总体形状与蒲公英亦大体相同。而花茎亦与其他茎叶分别而立,似乳腺。因而其形其意与乳房乳腺和乳汁排泄几无二致,而所用根部,中空而直,其腐自上而下,故漏芦善走乳房,清热解毒通乳治痈。 至于漏芦舒筋通络的功能,则源于其根直伸而中空。直伸,为经络,筋脉,肢体之象。中空则利气血流通,气血通刚筋伸络通。而《神农本草经》之所以认为其可以轻身益体,与其虽朽不死,生机旺盛,通达气血的作用密切相关。 仙人掌 仙人掌亦为治疗乳痈之良药。其一,仙人掌生活于沙漠地带,体藏水分,以寒抗热。所以可清热解毒。 很多仙人掌呈球形,四周披刺。球形与乳房相似,而四周披刺,说明其气外发,所以,仙人掌用于乳痈治疗,一为清热解毒,二为通乳排脓。 要言之, 蒲公英,漏户,仙人掌三味, 因与乳房形似而专走乳房, 因其气外发或通达而通乳, 因其性寒而清热, 故为临床治疗乳痈之要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