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快乐英平 2017-11-30

为什么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杨燕绥   妥宏武

【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均为世界之最,亟待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并进入政府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要将老年贫困降到最低限度,老人消费了经济才有活力,老人乐则社会安。

【关键词】银色经济  老龄化  老年友好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有生命学家预测人的寿命可达到 100—120 岁,人生将由黑发 50 年和银发 50 年构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避免陷入老年贫困,成为全球性议题。人口老龄化并非社会老化,健康长寿意味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达,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将进入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银色经济时代,即第三大财富波。银色经济即指基于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及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卫生总费用和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健康长寿型社会的主要指标。自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纷纷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升温,卫生总费用和护理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呈现规律的正相关关系,清晰地展示了从工业经济向大健康经济过渡的路径。

中国亟待通过改革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在2025 年之前进入有备而老的状态

数据显示,中国自 2000 年进入老龄社会,2015 年人均GDP 接近 1 万美元,卫生总费用达到 GDP 的 6% 以上,国民平均寿命超过 76 岁,这是 OECD 成员国家的同期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卫生费用总投入水平和总健康产出的绩效是达标的,唯一缺失的是中国尚无老年护理支出的统计数据。在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 145 个国家的健康排行榜中,中国位居第 55 名,隔海的日本位居第 5 名。说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公平性、均衡性和效率性还存在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将在 2025 年之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 年之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2000 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 GDP 不足 1000 美元,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 GDP 均在 1 万美元以上,中国未富先老已是既成事实。在此后的 35 年里,中国将从一个年轻的国家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目前基金化养老资产仅有 2 万亿元人民币,未备而老的忧虑自然而生。反观美国,通过鼓励生育、绿色移民和个人积累养老金等政策,从老龄社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用了 65 年,人均GDP 从 2000 美元到 5.5 万美元,养老基金资产达到 25 万亿美元,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为“社会保障、劳动收入和资本利得”各占 1/3,实现了有备而老。

养老储备不足的未备而老引起国人的担忧,45—60 岁医药高消费的未老先衰现象更应当引起国人关注。基于代际经济学原理,银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即提高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科技推动经济、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以消费拉动经济。目前,中国处于老龄社会的初期,面对的老龄人口是具有多子女和房产的人群,赡养老人的负担并不重 ;一旦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2025 年和 2035 年),60 后的婴儿潮将进入 70—80 岁,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赡养老人的负担陡然增加。如果老龄人口不具有足够健康和消费能力,将出现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补偿不足和高成本的赡养负担并存的现象,由此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亟待通过改革创新,按照老龄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倒计时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在 2025 年之前进入有备而老的状态。其中,防止老年贫困时不我待,要从实实在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做起。

以抑制老年贫困的五大原则作为框架,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2005 年,在发达国家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健康定义,不仅指没病,更指一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可见,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1982 年,联合国举行了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0 年通过的 45/106 号决议指定 10 月 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1991 年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46/91 号决议),将抑制老年贫困的措施归纳为五大原则,即自立、参与、照护、自我充实和尊严,由此构成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架。

第一,自立原则,即指收入分配政策要尊重个人生命周期,让 95% 以上的国民实现终生自立,在进入老年后也具有基本生活开支的支付能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统计数据,2014 年,中国低于世界银行绝对贫困线的贫困老人有 4895 万,占老年人比例为 23.09% ;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 5576 万,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26.3%。可见,抑制老年贫困迫在眉睫。对此,三个确保非常重要 :一是夯实基础养老金和“三无”老人救助制度,但调标扩面要十分谨慎 ;二是引导大龄人员转移就业和延迟领取养老金,坚决禁止提前退休的搭便车现象,改变一切退休与工作的“倒挂”型负面政策,通过增加就业增加养老积累 ;三是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激励就业和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社会保险、劳动收入、资本利得各占 1/3),实现老年财务自由。面对职工养老保险降费率和保支付的双重压力,中国亟待按照个人生命周期对职业年金(含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个人福利账户,按照生命周期实现二金先用于买房、后用于存养老金的目标,在降低企业缴费负担的同时,实现福利资源的帕累托改进效应。

第二,参与原则,即指爱老的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避免出现老年出行困难和参与社会的公共服务短板。老年人自杀率是一个负面指标,已经引起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 年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颁布《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全国 50 个市(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以广西省贺州市为例,为了将长寿市建设成为适老城市,带动城市康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市政府在城市中心黄金地段划拨两块土地建设医养护理示范机构和基地。首批试点单位应当将前述五项原则融入医养城市建设当中,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建造老龄人口参与社会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三,照护原则,即指大力发展康复护理和照料服务,维护老龄人口健康生活的机能,避免出现未老先衰和照护短板。目前我国医药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 95%,类似于美国 20 年前的情况,如今美国医药产值仅占 30%,其余转为康复护理服务。贯彻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实现“签约医生 15 分钟首诊、区县医院 50 公里看大病、疑难重症再异地转诊就医”的目标,完善“保健预先—疾病预防—分级诊疗—康复护理—临终慰藉”的医疗服务体系,是避免老年因病致贫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充实原则,即指要接受无龄文化,实现自我充实,避免出现老年精神贫困。要坚持终身学习,适应互联网式生活,学会养老理财和自我保健,避免被欺诈 ;还要发挥自身潜力,努力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增加养老资产积累。国家要为老年人享用社会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创造条件。

第五,尊严原则,即指要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维护老年人的尊严,避免出现代际间的道德贫困。养儿防老永不过时,但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与方式。目前,居家养老正在替代家庭养老,嵌入老年人身心、家庭、社区、机构和城市的医养服务逐渐成为银色经济的主流,也是支持人们实现居家养老的生产方式。党中央将复兴传统文化提到战略高度,发展医养服务业的重要条件是弘扬尊老文化,包括对家庭老人尽孝道和对社会老人尽爱心。一方面,要让中国的孝道文化发扬光大,进入课本和媒体、进入法律和政策,培育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要谴责和制裁一切遗弃和凌辱老年人的行为。

总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均为世界之最,亟待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并进入政府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要将老年贫困降到最低限度,老人消费了经济才有活力,老人乐则社会安。  

【参考文献】

① 杨燕绥主编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5)》,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文章刊登在人民论坛 / 2017.07 上 社会治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