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瓷器:秘色瓷

 自华居 2017-11-30

两集纪录片《秘色瓷的真相》,这应该是网络上关于瓷器的纪录片中为数不多的我没有看过的。

秘色瓷是宋瓷五大名窑之前,代表着最高艺术与技术成就的一种瓷器,是唐王朝的宫廷用瓷。唐代的陶瓷,最出名的是唐三彩,但是三彩是属于冥器,主要是陪葬用的,而生活用瓷,南青北白,产于南方越窑的清瓷,产于北方邢窑的白瓷,另外还有一些小窑口,比如景德镇的胜梅亭等,不过那时候景德镇还不怎么出名,景德镇奠定自己地位称为瓷都那是南宋以后的事。当然,唐朝的瓷器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窑,主要生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用瓷,再就是外销瓷。而为皇家所使用的,据现有资料,唐朝应该是还没有特定的官窑,但是作为皇家用瓷的贡品就是秘色瓷。

关于秘色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神秘的一种瓷器,传说,这种瓷器是使用了一种秘密的釉料配方,并通过特殊的工艺烧制,因为制作难度大,产量极低,因此传世量非常少,并且,这种瓷器一直都只有文献资料的记载,而缺乏能为成为标尺的实物作参照,所以秘色瓷就像它自身的名字一样,是谜一般的存在。

真正揭开秘色瓷谜团是陕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在唐代皇家供奉的佛指骨舍利的地宫中,明确记载有13件秘色瓷,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看到秘色瓷的实物,知道秘色瓷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但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根据文献,秘色瓷是浙江越窑烧造,那么,秘色瓷到底是越窑青瓷中属于极品的一部分用作皇家的贡品,还是秘色瓷本身就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呢?也就是说,秘色瓷到底是偶然得之还是她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工艺。《秘色瓷的真相》解读的就是这个问题。根据考古人员在浙江的上林湖古窑址的考古发现,上林湖窑口有一种特殊的烧制瓷器的匣钵,这是古代工匠为了让瓷器不受到窑内各种杂质的污染,专门设计的一种用于装瓷器的容器,一个一个半成品的瓷器用匣钵盛好,分开,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护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受污染。相比于普通的烧制青瓷的匣钵都是开放式的,上林湖有一种特殊的匣钵是完全密封的,开放式的可以重复利用,而完全密封的就只能是一次性,瓷器烧好后,只有打碎匣钵才能取出。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特殊的原理呢?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密封的匣钵,空间内的氧气有限,并且相对温度会低一点,这样更有利于瓷器还原成青绿色,也就是接近如冰如玉的秘色。另外,根据检测秘色瓷和普通青瓷,胎体和釉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普通的青瓷和秘色瓷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纪录片得出的结论是,秘色瓷并不是青瓷中偶然得到的极品瓷,而是完全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工艺烧制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瓷器。

我们可以想像下,古代的工匠,绝对没有现代的科学手段,来掌握各种精确的数据,研发出不同的东西,他们调整配方,调整工艺,完全就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并且很多的工艺,即便是借助现代的技术,现在仍然无法完全复制。所以,古代的科学技术,有时候让人觉得很难以理解。我们常常会去推测,古代的埃及人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怎么建金字塔,怀疑是不是外星人建的,还有南美洲玛雅人的水晶骷髅头,古代人怎么可能打造那么精确的比例?但是,你想想,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蝉衣,只有四十九克,可以直接塞到一个火柴盒里,这个可是实实在在墓里出土的文物,现代技术都复制不了,你觉得不可能,但是他就是实实在在存在,没办法质疑,所以古人的智慧与技术成就很多时候超出想象。

为什么要去研究一种失传的技术?仿秘色瓷,仿汝窑,这个本来就是好东西,真品放在博物馆里,仿出来的也许我们永远都达不到古人的那种神韵,我觉得这个是可能的,一样东西到了艺术品的层面,注定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古人的智慧,发展出自己的东西,这个也就是马未都先生倡导的“新收藏”的理念,当然他这个理念也是商业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