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大一:办好专病康复俱乐部,防控生活方式代谢病,协调好“医患、患患、医医”三者关系

 让一切顺利平安 2017-11-30


医生的职业不管什么时代、朝代、地域、民族、技术的进步、有三个坚守不变:


一是价值观,公众健康患者利益至上。


二是预防为主,上医治未病的方针


三是健康公平可及的社会责任。


做好这三点,一定是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体系,低成本不是不增加投入,而是如何用好投入,如果都用在病后,复发,病的终末期,更值忧虑的是由于医保付费机制不合理被过度医疗套走、被无效医疗套走,投入越多,浪费越大,话语权掌控在一个个越分越细的专注一个技术的医学精英团队手中,一方面有意无意夸大自已手中技术,手里握锤子的人看见什么都像钉子,一锤子砸下去还冒出一股金子,挥舞锤子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又把一些不必与之为敌而要帮助指导患者与之为陪的慢病描述的十分可怕,例如早搏,无症状的夜间长间歇和许多老年人的房颤,稳定的冠心病,CT筛查出的临界病变,好像“不射频”,“不起搏”,“不支架”,隨时都有死亡 还是猝死风险,诱导公众患者接受许多高成本、不必要,非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的治疗。


我一直质疑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真需要下这么大气力去开通吗?没能开通,射频失败,术后复发病人的那种无望、无奈、无路的心情低落,是很多术者没有真正去体会的,我们做预防康复慢病管理的同志同道们就是要用服务与关爱,使这些冷的心感受到温暖,为这些自觉无望无路的人带来光明与希望,为这些自感无路的人指明重新享受人生,回归社会的康复之路,办专病俱乐部让病人有了找到依靠的踏实,找到家般的温暖,这是我们这个团队成员们最幸福,最富成就感,职业价值的最好体验。


在疾病面前,人性的任何一面都会得到放大,无论是坚强或者脆弱。医生与医生之间,跨学科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五大个领域的全方位服务,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更关注患者心理,学习一些精神科的基本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必须之路。 


同病相怜的患者在一起很容易找到共鸣,很多患者重拾美好人生后,也主动的以健康大使方式加入到了“专病俱乐部”,患者与患者,医生与患者的医患关系是亲情亲人关系,怎么可能不和谐?


我从来不反对某项技术,我反对的是前不防,后不管。把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过多的投入到某项治疗技术上,有意无意的很容易会造成某项技术的过度使用,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中国长城胸痛中心将与“过好支架人生俱乐部”形成一个从预防到急救治疗和康复(二级预防)一体化全面全程的慢病管理服务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