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未来三年怎么走——北京市司法行政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介绍

 qingse1976 2017-12-01

导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专业性的、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此,北京市司法局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系统的角度,对未来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司法行政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顶层设计方案共背景现状、业务架构、建设需求、设计思路、技术架构、信息资源架构、重点任务规划、环境保障规划、实施方案、措施建议等10个部分和投资概算、术语和参考文件3个附件,近7万字,是指导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背景


近年来,市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司法部和北京市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北京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北京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服务大局、惠及民生,信息技术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取得成绩


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指挥实用性和可视化程度不高。

二是执法管理协同性和智能化水平不高。

三是法律服务便捷性和普惠化程度不够。

四是政务管理透明度和科学化程度不够。

五是数据应用精准度和精细化水平不高。


目标愿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也给首都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


体系框架


1、总体思路

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契机,巩固已取得的信息化成果,通过“十大平台”建设,实现指挥决策全局可视化、执法管理联动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便捷普惠化、政务管理高效透明化和数据应用全面精准化。2020年,建立业务网上协同、信息及时全面、硬件高效集约、技术成熟先进、标准科学统一、管理规范有序的北京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按照“三高三大”思路建成具有“六大特征”的司法行政信息化3.0版,促进司法行政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北京司法行政工作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2、业务模型

北京市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主要是司法行政人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监管对象和社会公众。围绕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全生命周期活动,构建司法行政业务模型。↓↓↓

面向司法行政人员  政务管理类

面向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  公共法律服务类

面向监管对象—执法管理类



3、业务协同


4、系统架构



重点任务

以“统一标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融合集成”为理念,以司法行政信息化标准体系为牵引,在既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统筹规划、协调建设、体系推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拓展和完善业务应用为目标,按照司法部要求建设北京市司法行政“十大平台”,推进各系统融合贯通,利用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内外部数据的交换共享。


建设效果

通过十大平台的建设,司法行政信息化将达到“指挥处置全局可视化”、“执法管理联动智能化”、“法律服务便捷普惠化”、“政务管理高效透明化”、“数据应用全面精准化”、“司法行政工作智慧化”的六大建设效果。

指挥处置全局可视化”——北京市司法行政信息指挥平台通过信息汇聚直观展示业务态势,可全局掌握事态发展,并通过执法督察和战时会商,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

执法管理联动智能化”——通过对服刑人员从法院宣判、监狱服刑、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最后到回归社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从底线安全观到治本安全观的转变,降低再次犯罪率,全面提升教育矫治工作的水平。

法律服务便捷普惠化”——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满足人民群众的一站式、个性化、随时随地服务需求。

政务管理高效透明化”——“一站式”政务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全员应用、全过程公开。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促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数据应用全面精准化”——基于信息的全面采集,对罪犯、社区服刑人员等监管对象的电子档案、历史轨迹、监管终端告警、心理测评等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刻画其行为特征,进行“人物画像”,对照经验模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再次犯罪,实现精准监管。

司法行政工作智慧化”——建成纵横贯通、全面覆盖、融合共享、智能高效、安全可控的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3.0版,实现“智慧司法行政”。


实施路径




保障措施

一是深化内部机制,激发整体效能。不断深化“党委领导、业务主导、技术引导”的“三导”机制,形成整体合力,保障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是争取外部支持,创新技术保障。积极开展与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战略合作,创新政研、政企合作新模式。利用社会人才和技术优势,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组织实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三级应用模式统一建设,数据统一存储,按权限分级使用。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靠,也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科学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