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赛福基因公开课第十二节《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策略及国际最新治疗进展》

 teszsz 2017-12-01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分别介绍以下三个部分,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in,也就是DMD的临床;机制,包括基因和编码产物蛋白质;然后介绍诊断策略;最后一部分是治疗方案,包括最新的治疗进展


我们知道有很多病以人名字来命名,是为了纪念这位医生。DMD就是为了纪念Duchenne医生,他是法国人,神经内科的先驱,主要活跃在19世纪,发展了肌电图,医学照相,组织活检等多项技术。大家是不是觉得,Duchenne医生一定报道了第一个病例吧?这样我们才纪念他。其实不是。历史上,第一个DMD病例其实是由两位亚洲尼泊尔医生首先报道的。为什么这两位医生在医学史上没能够留下他们的姓名。反而是十几年后的Duchennne更广为我们所知呢,第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法国是医学,尤其是神经内科的研究中心,Duchenne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另一个原因是因为Duchennne医生进行了非常详细,并且直观的报道。

 


这张照片就是Duchenne报道的病人,一个典型的DMD男孩。DMD是最常见的罕见病了,报道的发病率在每3000到6000个男孩中就有一个病人。一般起病年龄在2岁到6岁之间,发病之后肌力是明显弱于同龄人,不加以治疗的话,到了青春期就只能依靠轮椅来活动了。由于肌肉细胞被不断地破坏,CK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对于这样一个比较常见的罕见病,早期认识DMD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我们在门诊遇到发育迟缓,迟迟不会走路的几岁男孩,或者高尔征阳性,或者步态异常或肌力很弱,小腿肌肉异常肥大,再检查发现CK水平很高,就应该高度怀疑DMD,进行下一步检查。



DMD是由dystrophin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病。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短臂,是一个很大的基因,约有2.4 兆碱基对。每一个蓝色的方格代表这一个外显子,一共有79个外显子。外显子的弧线或者直线,表示着氨基酸编码阅读框的顺序。

 


DMD的遗传方式符合伴性遗传,也就是X连锁的隐性遗传。一个家庭中的DMD患病男孩,我们称之为先证者。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母亲叫做携带者。而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如果这个拷贝有变异,比如这位先证者,就会发病。而如果儿子没有从母亲那里遗传到这个有变异的X染色体,那么他就是正常的,不发病。

 


dystrophin这样一个巨大的基因,编码的产物也不只有一种,有长有短。最长产物的Dp427就有骨骼肌,心肌,浦肯野纤维这三种不同的转录本。稍微短的一些产物分布在其他不同的组织,例如视网膜,脑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DMD会影响心脏以及DMD患者也可能出现神经发育问题的生理基础。更短的一些产物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Dystrophin基因是很大的一个基因,相应的, Dystrophin蛋白也是很大的一个蛋白,有427k道尔顿。这个蛋白位于肌细胞膜的内侧面,一侧连接在actin肌动蛋白上,另一侧连接着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通过这个蛋白质复合体固定在细胞外基质上。另一方面,dystrophin连接着细胞骨架 microtubules。在肌肉的收缩过程中,发挥稳定细胞结构的作用。我们可以把Dystrophin看成稳定船的锚绳。 DMD疾病呢,就是这个锚绳断开了,船无法被有效地固定起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致病突变会导致锚绳断开。这个图表基于eDystrophin网站的统计,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DMD都是由片段缺失,也就是deletion导致的,占到了64% ,片段重复占到了超过21%。由于片段的缺失或者重复,导致编码氨基酸的编码框的阅读位置被改变,这样翻译出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正常的顺序完全不同,翻译也提前终止,这样的dystrophin蛋白就丧失了正常功能。


有些DMD是由无义突变,英文叫做nonsense导致的。由于这个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dystrophin蛋白的翻译被提前终止了,这样的不成熟产物既没有功能,也更加不稳定,更容易被细胞降解掉。


Dystrophin蛋白缺失导致DMD的病理机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表格。我们还是用锚绳断开这个模型来帮助理解。普通人的肌肉由于有这个锚绳的固定作用,肌肉细胞能够正常收缩,我们可以进行正常的行走,运动等等。DMD病人由于这个锚绳的断开,普通的肌肉收缩比如呼吸、走路,对他们来说就会导致肌肉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肌肉纤维化、反复破坏与再生等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肌肉不具备正常的收缩功能。

 

如果锚绳没有断开,而只是缩短了呢?这就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患者是完全缺失正常功能的Dystrophin蛋白。Becker型患者,Dystrophin蛋白一般存在部分功能的.

 

相对于Duchenne型,Becker型患者起病比较迟,一般是儿童期,也有到成年期才发病的,病情进展也更加缓慢一些,20岁之后才需要依赖轮椅,当然也有不需要依赖轮椅的。由于肌肉损伤没有那么严重,CK升高一般在5倍左右。除了Duchenne,Becker这两种影响骨骼肌的疾病之外,dystrophin还可能会仅仅影响心脏,也就是DMD相关性扩张性心肌病


我们一般认为女性携带者不发病。一项2016年的研究调查了15位携带者,8位没有临床症状,仅仅有CK升高,另外7位有轻微的症状,比如:肢带肌力下降,步态异常,运动不耐受。也有携带者肌电图有异常的。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个病例。这是个11岁女孩,没有临床症状,体检发现CK升高。肌活检提示Calpain3蛋白可疑性降低,所以他们去进行了CAPN3基因测序,结果是正常的。接着父母和孩子来我们这里做全外测序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个DMD基因上的 de novo无义突变。所以最后我建议治疗医生回头去确认一下肌活检,同时这个女孩长大了之后如果生育男孩的话,也是有DMD的患病风险的。


在疾病的机制环节,我们了解了DMD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dystrophin蛋白位于肌细胞膜内侧,发挥锚绳类似的固定作用。也了解了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不同,以及女性携带者。探讨完了机制,接下来进入诊断环节。我们可以在基因水平检测,也可以在蛋白水平检测,请问各位,大家觉得哪一种方法应该是首选呢?


 


这个答案其实一直都在变化。在测序普及之前,传统的检测方法一直是肌肉活检。从患者身上取一块肌肉下来,在实验室里进行组织固定,切片。

 


诊断金标准是免疫组化,进行抗dystrophin抗体染色。我当时的实验室有4种不同的抗体,针对不同的结构域都要做。左边的是正常的肌肉切片,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肌纤维,形态是正常成簇的。右边的是DMD肌肉切片,dystrophin蛋白是明显缺失的,肌纤维的形态也不是正常状态。


 


随着NGS时代的来临,基因检测走进了临床实践。这个诊断步骤取自2010年发表的DMD诊断指南。我们看到,怀疑DMD,可以跳过肌活检直接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方案呢,首先进行片段缺失与重复的分析,阴性结果的话,进行下一步的测序分析。如果发现了致病变异,诊断确定,不需要再进行活检了。而反之,肌活检确定了蛋白异常,基因检测则是必须的步骤。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实际上可以不再遵守先缺失与重复分析,再进行基因测序的步骤。NGS测序的数据,在保证足够的测序深度的情况下,是可以提示片段缺失的。我自己在工作中就这样发现了好几例,最终MLPA也验证了病人的片段缺失。MLPA方法是检测片段缺失与重复的金标准。为什么我在这里和大家讨论未来NGS与MLPA的顺序互换呢?费用Money~很多DMD的孩子,家境困难。由于国情所限,费用问题常常是我们医生在临床上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MLPA作为金标准,试剂是MLC Holland公司的专利产品,费用不低。而NGS测序的费用逐年下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我个人相信,也期望NGS测序数据能够为诊断片段缺失与重复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病人确诊了DMD,应该如何治疗呢?

 

在谈治疗方案之前,我们先来关心一下费用。2017年一篇文章的表格给我们提供了发达国家的数据。我们看到像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这些国家,一个病人一年的费用都在几万。这还只是直接的像药费,护理费这些,不包括家庭护理的负担。大家都是临床医生,根据大家经验,这个病每年费用是多少呢?希望有经验的老师等会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具体的治疗我们需要参考TREAT-NMD的指南。TREAT-NMD是欧盟支持的一个专注于神经肌病的知识库,提供像DMD,SMA,CMD等等病的诊断指南,家庭护理指南,研究进展等一系列的知识。对神经肌病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经常关注一下这个网站。DMD有2010年发表的很系统的治疗指南,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查看英文全文。也有一个简略版本,归纳了诊治要点 。协和医院的戴毅老师把它翻译成中文。

 

最重要的几点包括:第一,参加患者肌病组织,从组织中获得支持和帮助。我们国内有李卫国老师负责的DMD关爱协会。第二,是激素治疗,需要对家长进行解释,早期应用。第三呢,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心脏监测,骨科骨密度,关节功能,呼吸功能,心理健康等等。这个一方面需要综合医院建设这样的综合治疗门诊,聚集多学科的专家,另外一方面又回到了费用问题,患者是否可以负担的起。

 


在充分认识了DMD的致病突变之后呢,制药公司们也在积极开发新治疗方案 。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针对片段缺失,外显子缺失的 exonskipping方案。



我们先来详细看一下exonskipping,外显子跳跃的治疗原理。正常情况下全部外显子是被依次翻译的。deletion造成某个外显子,或者几个外显子缺失。以49号50号外显子缺失为例,这两个外显子缺失之后,编码氨基酸的编码框的阅读位置被改变,这样翻译出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正常的顺序完全不同,翻译也提前终止,蛋白产物就没有了正常功能。这个Eteplirsen 是反义寡聚核苷酸,刚好有针对性的结合到51号外显子上,把这个外显子就屏蔽掉了,因此,直接从48号外显子就跳到52号外显子,氨基酸的阅读框恢复,蛋白质等于说变短了一些,但是还是有部分功能。等于把Duchenne的病人变成了Becker型。


Eteplirsen是Sarepta公司开发的一种注射药。研究发现大约13%的病人是由这两个外显子缺失导致的,所以这个药还是有一定的患者人群。在II期临床试验,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量在72%的患者中都上升了。这个药2016年已经通过了FDA的审批。

 


我们前边介绍无义突变,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dystrophin蛋白的翻译被提前终止了,这样的不成熟产物既没有功能,也更加不稳定,更容易被细胞降解掉。一个叫Ataluren的新药就是针对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的。

 


这个分子是特异性识别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核糖体也是被屏蔽掉,所以翻译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正常的密码子出现,翻译终止。这样呢,蛋白质就能够被重新正确地表达出来。


Ataluren的临床试验是一波多折。最初没有限制患者的年龄,所以二期临床没有观察到6分钟行走实验的明显改善。经过几年的反复数据分析,对DMD疾病进展更深入的观察,他们重新设计的临床试验获得了成功。2016年这个药在德国已经上市,仍属于临床试验期,售价非常昂贵,一年费用是几百万欧元。但是,由于欧洲药监局认定,进入了法定医疗保险的范围,所以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使用这个药物。条件就是基因检测确定患者携带nonsense突变,并且年龄小于6岁。优点是-口服给药。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在疾病的机制环节,我们了解了DMD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dystrophin蛋白位于肌细胞膜内侧,发挥锚绳类似的固定作用。也了解了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不同,以及女性携带者。在诊断环节,分别介绍了肌活检和基因诊断的方法。治疗部分,外显子跳跃的药物是针对片段缺失的,Ataluren是针对无义突变的。

 


非常谢谢大家的参与。现在我们进入提问环节。各位老师以后也可以在我知乎专栏上与我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