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世昌的身后事

 臣心如意 2017-12-02

 2014年仲夏,我受居住丹东的朋友之邀,到丹东大鹿岛一游。从丹东市区乘长途客车,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叫黄土坎的地方下车,然后换乘私人的小面的。不是旅游旺季,游客不多,面的载着我们沿着不太宽但却很平坦的柏油公路直奔大鹿岛码头。

面的司机很善谈,打听我们从哪里来,给我们介绍大鹿岛旅游注意事项,推荐他们家开的旅店,介绍海鲜和美食……“那就是大鹿岛。”朋友透过车窗为我指点说。本来,我对司机介绍的吃海鲜住海边之类的不感兴趣,我一直想着此行的目的----瞻仰和拜祭120年前牺牲在这片海域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顺着朋友指点的方向,大海的深处,一个小岛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大鹿岛位于黄海之上,是中国海岸线北端的第一大岛。岛不大,面积也只有6.6平方公里,但它却是辽东半岛海上据扼要塞。西海域与庄河、大连相连,东海域与大东港、丹东鸭绿江融汇,与朝鲜半岛唇齿相依。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年间(1628—1644),辽东总兵毛文龙曾在岛上驻守,抵抗金兵入侵,率众将士立下“指日恢复金辽,吾侪赤心报国”的誓言。岛上立有碑碣,世称“毛文龙碑”。 大鹿岛南面十几公里的海域,就是震惊中外、给中国带来无尽耻辱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古战场。120年前,那场发生在大鹿岛前的海上大战,早已硝烟散去,但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里,在每个大鹿岛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当得知旅店女服务员是岛上人后,我问她知道甲午海战吗?20多岁的她轻轻一笑,“知道,岛上还有邓世昌的墓呢?我上学时还去参观过!”我意识到,我的问题问得太浅了。生活在这个岛上的人,谁能不知道那场发生在他们家门口的世界级的战争呢!

放下行囊,看看时间还来得急,就决定先去拜谒邓世昌的墓。朋友几年前曾来过这里,凭着记忆,我们沿着山间的小公路边走边聊,话题自然是邓世昌和那场甲午海战。多年前看过的电影《甲午风云》中海战的场景,曾多少次在我脑海中重现:

1894年9月17日,清朝的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也就是大鹿岛前的海面相遇,一场激烈的大海战爆发了,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大决战。

是时,战舰穿梭、浊浪排空、炮声隆隆、弹飞如蝗、硝烟弥漫。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看到主帅的旗舰受伤,果断命部下在致远舰上挂起帅旗指挥战斗。日军见致远舰勇猛,集中火力攻击致远舰,霎时间,致远舰身中数弹,遭到重创,舰身倾斜,几乎弹绝,邓世昌见状,对大副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此后,他又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于是下令:“开足了马力撞沉敌吉野舰”。 吉野舰是日军的指挥舰,见致远舰全速冲来,吉野仓皇逃避,并向致远发射鱼雷。致远被鱼雷击中,急速下沉,邓世昌随官兵落入海中。部下把一救生圈递给邓世昌,他拒不接受,并说:“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他的爱犬咬住他的衣领,试图把他救出水面,邓世昌把爱犬也一起按下水里。就这样,英雄邓世昌带着未能杀败倭寇的无尽的遗憾沉入涛涛的黄海之中。

邓世昌墓在大鹿岛东山的北坡上,我们来到墓园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时分。也许是天有些晚了,未见有其他游客。和海滩上热热闹闹赶海的人群相比,这里显得有些过于寂静了。进入墓园,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理石墓碑立在正中央,石碑上除书有四个宋体大字“邓世昌墓”外,没有多余的题头和落款,也不知何人所写。也许这正是立碑者的用意所在,有“邓世昌墓”这四个字就足够了,不用冠名也不用评价,因为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已深深地铸在人们的心里。墓碑和照壁墙之间是一个灰白色的圆顶的墓,墓地两边是长青树,墓后照壁上题着“甲午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立于邓世昌墓左侧的是“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纪念那些海战中死去的无名将士。据记载,海战后,大鹿岛的渔民将四周漂浮的百余具北洋将士的尸体掩埋在岛上,四时拜祭。后来,也随邓世昌的墓一起迁移到这里。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和将士们,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可是,这个邓世昌墓,却引来了很多争议,甚至招致了一些人的非议。争议从何而来,非议又从何而出呢?

据正史资料记载:邓世昌殉国后,举国震惊,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公祠,御笔亲撰祭文和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折中为其表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重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的大匾,并拨给邓家10万两白银以示抚恤。邓世昌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市海珠区),邓家用朝廷赐的款项在老家为邓世昌修建了坟墓(位于今中山大道天河公园内),因无法找到邓世昌的遗体,此坟墓只是一个衣冠冢。

在邓世昌的老家广州,家人已经给他修建了坟墓,那么丹东大鹿岛上怎么又有一个邓世昌墓呢?

我注意看到,在邓世昌墓碑前的台阶下方,有一座“邓世昌墓记碑”,详细地记述了发现邓世昌遗骨和建墓经过,据此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

七七事变后,日军又占领了大鹿岛。 1938年6月开始,侵华日寇雇佣两名中国潜水员寻找甲午海战时的沉船。并雇用岛上渔民打捞扬威、超勇、致远、经远四艘舰上的火炮、航海仪器以及贵重物品、钢铁等。一位叫王绪年的潜水员在一艘军舰里发现了一块直径一尺左右写有“致远”两字的椭圆铜牌,证实艘该军舰是“致远”号。此后,他又在“致远号”的指挥舱里发现一具遗骨,遂将这具遗骸从“致远号”中用袋子移出。当地百姓们认定这具遗骨为“邓世昌遗骨”, 尔后,敬仰英雄的大鹿岛百姓将 “邓世昌遗骨”安葬在该岛东口的哑巴茔内。从那以后,大鹿岛人认为那就是邓世昌邓大人的墓地了。1988年,东港市政府将“邓世昌墓”迁到了岛东口南山的北坡。1995年,大鹿岛村委会出资3万多元对墓进行了重修。2003年,大鹿岛村委会再次出资重修“邓世昌墓”,并将这里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鹿岛上的“邓世昌墓”以及里面埋着的“邓世昌遗骨”是由民间认证的。也因此,一些人议论多多。有人认为, “邓世昌墓”未经论证,如果让前来瞻仰邓世昌墓的后人知道这座墓安葬的不一定是邓世昌的忠骨,会令人感到尴尬和遗憾。”也有人认为大鹿岛村委会建的“邓世昌墓”纯粹是旅游开发和商业炒作行为。也有人提出应该对“邓世昌墓”中的遗骨进行DNA签定,给后人一个说法……

实际上,“邓世昌墓”里埋的是不是邓世昌并不重要,这些争议和非议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邓世昌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面对外侮,英勇无畏、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他的遗骨是否存在,这种精神都是永存的。从另一方面说,“邓世昌墓”的遗骨是在沉没的军舰中发现的,军舰沉没时,“他”没有选择弃舰逃生,而是临危不惧,舍身为国,这样的英雄,不值得我们瞻仰吗?即使不是这样,就是一个参加那场战斗的普通的战士死去了,不值得我们祭拜吗?瞻仰和祭拜他们,又有什么“尴尬和遗憾”呢!我们假定这里埋着的就是邓世昌,在他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有一个英雄的坟墓,让人们时常拜祭他,怀念他,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给人们常鸣警钟有什么不好吗?

沿着海滩往回走,遇到了一个老渔民正在从海里往外收拾他的渔网,和他聊起百多年前的海战。老人告诉我们: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还睡在岛西南的海底呢。十几年前,海水退大潮时,致远舰的桅杆还能露出水面!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出海打渔时,偶尔还能随渔网打上来炮弹的弹壳、打烂的船上的物件,这些东西都要上交村里。我望望远方的大海,真希望看到那露出水面的“致远舰”,瞻仰它那定然是千疮百孔的遗容,为这英雄而悲壮的军舰洒一杯祭奠酒,然后深深地鞠上一躬。

面对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翻滚的大海,回头看看海岸边生活的人们。我不仅在想,这大海还记得当年的鏖战吗?那些光着膀子,坐在海边酒店里吃着海鲜、喝着啤酒、吆五喝六的男人;那些花枝招展,妩媚百生,在海边欣赏美景,尽展风姿的女人,他们还能听到当年那咚咚的战鼓声吗?

第二天,我和朋友又来到岛上的月亮湾,拜谒建于那里邓世昌雕像。鲁青石雕塑的邓世昌,身着披风,左手按剑,右手执一支单筒望远镜,面向大海,昂首云天,巍然屹立。雕像的基座前面,刻着“爱国名将邓世昌”七个字,背后刻着邓世昌英勇殉国的简要事迹。

邓世昌面向大海,他在看什么?在思索什么呢?他一定看到了表面看似平静的大海,其实下面是暗流涌动;他一定看到了祖国的万里海疆,今天并不安宁!他一定是在思索,如果生在今天,该如何报效祖国。他是不是想提醒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下的人们要居安思危,要强国练兵,要时刻警惕发生第二次“甲午战争”呢!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忘战必危。黄海的硝烟已经散去了120年,我们的和平生活已经有60多年,国家承平日久,人不习战,见血光不知所往,这对国家安危来说是最危险的。我们不好战,但也不怕战。厉兵秣马,我们并不是想要战争;整军备战,我们并不是就要打仗。枕戈待旦,我们才能随时拿起武器和敌人战斗;闻鸡起舞,我们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和能力迎战来犯之敌。我们知道生命珍贵,不是韭菜,但是更知道,要想获得持久的和平,就必需有人要抛头颅、洒热血,舍身疆场。

如果邓世昌复生,他一定会告诉我们这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