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小歇,继续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再读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写个小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王阳明有多牛,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个百战百胜的军事家。而且他还是个书法家。 明代三才子徐渭对王阳明书法倍加推崇: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王阳明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王阳明 书法 在《传习录》开篇,徐爱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处困养静,精一之功”,为啥王阳明能有这么多成就? 这不矛盾吗? 毋庸置疑,王阳明所有成就,都是来自他知行合一的智慧,后来他倡导“致良知”,也是知行合一的升华版! 王阳明所提倡行,不是单纯的指的是实践,而是“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也就是说你心动便是行! 知行合一,恰如硬币的两面,两面一体,一体两面,无法分割!很多人抱怨,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啊!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是未知! 三思而后行,成为很多有懒癌症的人最好的借口, 其实论语中是这么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其实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他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做事诚然要小心谨慎,但过分犹豫则绝对不可取。 笃行,就是在事上磨炼,直至精通!王阳明说: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当我们已经分辨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已经学会了,还是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怎么能做到分辨清楚,这个需要我们先要行动起来,只有先去做了之后,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点在《传习录》中多次体现。 包括王阳明追求圣人之道,去研究佛家、道家、儒家,甚至为了搞明白“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从此不再迷信程朱理学。 在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关键时刻,无风,舟师艰行,遣人问之,周颠乃曰:“只管行,只管有风。无胆不行,便无风。 ”结果走一回,风越来越大,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人生也如这行船,无风时也要行舟,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向上的张力和激昂的生命。 伟人说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没有人什么给你都准备好,等着你成功。起步、开始往往是最艰难的时候。也是磨炼你心智的时候。 所以王阳明说过: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化”。在社会浮躁风气渐盛的今天,笃行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当你真的精通一门学问,你会相应的规律,继而一通百通! 想一通百通,就要首先行动起来!只管走,只管有风,若不走,这一世都没有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