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听为虚

 水色山光coofq3 2017-12-02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汉语音节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中国汉字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这必然会造成一种现象,即同一个音节,会有几个汉字都读这个音。也就是中国汉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音字和同音词的原因了。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同音字和同音词这个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只是字与词的区别,下面在讲解中,以同音词为主。

  什么是同音词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例:“别”①别离。如“别了,我的母校”。②另外。如“别有一番风趣”。③绷住或卡住。如“别上校徽”。④不要,不用。如“别去了”。
  这几项无内在的联系,例句中的四个“别”是四个同音词,只是用一个字书写罢了。
  又如:“令”①命令:“军令如山”。②时节:“现在是夏令时间”。③(美好)敬辞:“令兄最近怎么样”。④令(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如梦令。

  还有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如:
  “公事——公式——工事——攻势”、“大路、大陆”
  中国汉字的拼音是复杂的,因此识读它们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但是要想掌握好这一点,还是有一些小的巧门的。
  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错读分以下几种类型。
  1.形声字的错读
  这一类的错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声旁的声母变化了。
  例如:“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出shà。“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
  另一种是声旁的韵母变化了。
  例如:“缕”读lǚ,不读1óu。“捺”读nà,不读nài。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声旁中的声母、韵母全变了。
  例如:“枢”读shū,不读qū。“彤”读tóng,不读dān。
  2.形近字的错读,
  例如:因“谄”与“陷”“馅”相近,将“谄”chǎn错读成xiàn;因“掣”与“擎”相近,将“掣”chè错读成qíng。
  3.多义多音字的错读
  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
  例如:
  “耙”(bà)是一种弄碎土块的农具。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钉耙子、竹耙子等。
  对多义多音字的辨音,常常要在组成词后的语境中解决,甚至要在句子中的语境中解决。例如:“澄清”,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是搞清楚、弄明确或让液体的混浊物沉下去的意思。如果说“这个问题需要澄清”,就要读chéng;如果说“把药澄清了再喝”,就要读dèng。
  4.同义多音字的错读
  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字音却不同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时和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法不同。
  例如:“剥花生”的“剥”读bāo,“剥削”的“剥”读bō。
  一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
  例如:“松柏”“柏树”中的“柏”读bǎi,而在德国首都“柏林”中的“柏”读bó。
  5.难读字的错读
  有些字的字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了解,但字音却让读者觉得不好把握,有的字找不出一点儿读音的凭据,例如:“贮”zhù;有的字虽有声旁,但连声旁也不认识,例如:“鹬”yù;有的字声旁是熟悉的,却不敢贸然按声音来读,例如:“黔”qián,“亵”xiè。这样的字不大好归类,算作“难读字”。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准的字和词,并因此而读错。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令我们感到尴尬。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遇到不会的词语,一定要勤查字典,做到多积累,少闹笑话。
  我们对于一个字的读音不太确定而意见不一时,常常会出现“误读”和“异读”这两种情况什么是误读
  “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了;另一咱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

  造成误读的原因
  1.“读半边”造成误读
  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似,或者由于两个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往往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如“端、喘、湍、惴、揣、踹”。虽然这些字都有共同的音符,但是读音并不相同。
  2.“多音字”造成误读
  多音字是指写法相同而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相同的字。在该读这个音的场合中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什么是异读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使这个字的读音不统一。如“比较”中的“较”,有人读成“jiǎo”,有人读成“jiào”。
  这种读音上的区别,往往并不影响到意义的理解。但是为了交流,应该选择一种作为规范。

  造成异读的原因
  1.读书音和口语音的分歧造成的。如“熟”的读书音是“shú”,口语音是“shóu”。
  2.受方言的影响。
  3.误读。

押韵与平仄

  讲押韵和平仄,往往是相对于诗歌来说的。下面我们也来了解一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古代诗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诗、词、曲。
  诗根据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等。
  词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

  押韵
  1.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如“ian”“uan”两个韵母,它们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都包含着“an”,这也算是同韵。
  2.押韵原则:近体诗用韵规矩较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用韵或可不用韵外,其余双数句都要用韵;韵脚字不能重复;不是用韵的句子的末一句,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主要押平声韵。
  3.找出下列各首诗的韵脚。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提示:韵脚分别是香、光、乡)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韵脚分别是了、少;风、中;在、改;改;愁、流)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提法:韵脚分别是秋、流、舟、留)

  平仄
  1.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平仄也是诗词等韵文的要素。押韵也讲究平仄,但那是对韵脚字的要求,而平仄却是对整首诗中的每个字的要求。
  2.平仄的原则:要求一句之间,节拍字平仄交错,每联上下句之间平仄对立。一般是每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随意变更。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3.分则下列诗歌的平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提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往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提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
  1.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古代有本《声律启蒙》的书,其中有一些对仗的例子,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对仗原则: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对仗有工对、宽对、借对、串对等类型。
  3.找出下列诗歌的有关对仗的词语。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提示:清新-俊逸;庾开府-鲍参军;渭北-江东;春天树-日暮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