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诗一评《中秋月》《深秋,置身秋天之外》

 月满西楼057 2017-12-03




一诗一评


诗评媒特约评论员 吕本怀


吕本怀,笔名清江暮雪,湖南省华容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文一百余首(篇)。




中秋月


汪剑平



害了乡愁,需要医治

正好赶上中秋

正好和兄弟登上长满茱萸的山丘

一个人太寂寞,五个人正好抱着酒瓶解忧

把一朵名叫思念的云

望得更高,喊得更远

今夜的月亮依旧是唐朝的模样

古老、孤独、一脸沧桑

你可以说它是一滴泪

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寄送问候的邮戳

劝慰一张失眠的床,是徒劳的

不如让我们和李白一道,身披夜色

在月光疑似的寒霜里歌风吟月,清影起舞

独在异乡的客人啊

你只需低头和举头,乡愁就会缓解

如果还不见效,那就干脆把整片月亮吞下

那一刻,夜空写满了《静夜思》

无论何时何地,一旦病了

我们只需掰一句诗,一个词

当作止痛的药 



微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乡愁,再添上中秋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汪剑平的乡愁更胜一筹。他的想象力应该说超过了李白的《静夜思》,在他心目中的月亮,“你可以说它是一滴泪|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寄送问候的邮戳”,这两个比喻十分贴切,泪与邮戳从来都与相思关联,生动形象,让月亮与乡愁变得可触可感;在他看来,甚至还可“干脆把整片月亮吞下”,这有些骇人听闻,但为了给乡愁止痛,疯狂一下又有何不可?


让这首诗立起来,让它在读者心目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汪剑平超常的想象力,这超常的想象力仿佛一块锋利的磨刀石,让屡见不鲜的主题也被他打磨、演绎得情趣盎然。




 深秋,置身秋天之外


林师

                


寒冷,始于深秋

唱歌的虫豸,封闭了歌喉

层林缴出最后一抹淡绿

赤条条裸露肌肤

无情的风猎过,云发出撕裂的声音

一条地漏,形成空洞

打坐的石头,不知为何潮湿

悲秋。泪流

我本想置身秋天之外

旁观,更加清晰地目睹

草木的枯黄,伤忧

所有萧肃

最终,还是感同身受



微品: 


诗的前半部分是对目前时令的精准描摹,“封闭”,“缴出”,“裸露“,“撕裂”等动词极有张力,也极有动感,让寒露之后的季节特征显露无疑。诗的前半部分显然有诗人对这个时令的主观感受,但这份主观感受更多溶解在具体细腻的描摹里,等到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便将这份萧瑟延伸至心境。他本想置身事外,最终却感同身受,此乃直观审美感受自客观到主观的自然延伸,既然连“打坐的石头”也“不知为何潮湿,悲秋”,作为诗人怎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石犹如此,人何以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