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修的时候,怎么样更进一步?

 timtxu 2017-12-03

本文摘录自第11期《原始佛教电子报》 文字略有调整。图片来源于《正法之光》第35期第53页 台北内觉禅林 原始佛教中道九日禅 剪影。

2017.12.02.禅修.感念.付出. 来自华人原始佛法 05:38


诸位学员来禅林禅修、听法,师父就好像把内丹吐出来给你……


你可以看到一位修行者的修行过程,要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不管是拜佛几万拜,朝山、打坐、苦修、吃素、行脚、读经……等等.


几十年来是多么千辛万苦地锤炼,提升内在,逐渐改变自己,最后才能将自己修行的精华跟诸位分享。


但无论你们如何地吸收这些修行精髓,那并不是你的福报,而是沾人家的光。


当你们千辛万苦来到了内觉禅林禅修,想着要好好地学法、修行,千万别忘了——也要懂得感谢此处。


记得!修行是——要念自己的需求,也要念别人的付出,从内在真诚浮现感谢的心境。





诸位知道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吗?这样,他的内心会真正地觉得平静。


比如:当你在禅堂打坐时,心里想着昨晚跟他人挤一间寮房,睡得很不好,心里觉得烦躁……


但此时若你换一个想法:来到此处,没有人认识我、欠我,却有一群人,在我临到前,帮忙擦地板、铺床位,愿意煮饭给我吃,我真的感到很幸运,碰到很多好人……


当你这么想时,你的烦躁之念,顿然而消,那一刻,就有知足的喜悦,内心就平静多了,就在这一刻,你打坐就比较容易专注,你们知不知道?


《相应阿含》615经 说到:


……因信而生悦,因悦而有喜,因喜而有轻安,因轻安而有乐,因乐而有定。


(这里的“定”是指禅定,即专注;并非佛陀弘扬的正定)。


你内心若有知足、欢喜,就会有轻安,就容易有“乐”及“专注”。


相反,若你是坐在蒲团上,一直都想着那里不好,这里不如我意,全都要别人为你而活,你就会有满肚子的贪欲与瞋恚想。即使坐在蒲团上,息入、息出地练习安般念,也是没啥用。

 

为什么?因为,虽然摄念专注时,心里比较不会杂想,可是你还是哽着一个不满意、不舒适的心绪,压在心里面,这很难进入更加专注的状态。


所以,在打坐的时候,不只是修安般念,还要懂得调伏内在的境界。

当修禅定时,却不懂得正向地思维,调伏内在的不平,只是习惯性地注意索求不足之处,却不重视现前已有的幸福,这样的人内心不会平静,常常会变成愤怨、郁闷的人。





因此,禅修的人,要懂得运用正向思考,不要只想着:我要什么?我得到了多少?还有多少没得到……


何不多想想:我们已经从这个世界获得多少恩泽,而自己回报了多少呢?试问:心里有没有感受到这份人生过程中,难得不易的幸福?如果有感受到,这幸福就是我们的。


同样,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发现自己处在幸福里,内心很苦闷。当禅修时,要懂得发现什么是'忘记的幸福”。



当一个人忧郁,会将忧郁的气氛影响别人;当一个人觉得不满,会将不满的愤怒影响别人;当我们能够感觉到幸福,才能有给别人幸福的能力。



分享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