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篇 | 看不懂古书画?没关系!从国宝开始入手

 楚地吾桐 2017-12-03



宋人留下的国宝(中)









🎉  撒花  🎉

台北故宫“国宝的形成展览”观展整理ing

紧连着上期“晋、唐、五代”的高古篇

这一期推出“宋人遗韵”

全篇10张有生难见的国宝级宋人作品。

带你了解古书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25.101960° N, 121.548743° E

台北故宫






        此次台北故宫的展览, 虽不像大陆故宫中“千里江山”的观展队列排的那么夸张。却也常见3口之家进进出出。观展人群主要以大陆游客为主,其间也常见到一些不同颜色的肌肤与不同颜色的瞳孔。和我们一起排队进展厅的是一整个年级的日本中学生,有趣的是,这帮娃娃还和我们住在同一家酒店。可见,中国的国宝受到世界人民广泛的喜爱,胸中某一种情绪不由得有点小澎湃。







 《 国 宝 的 形 成 》 




· 展览共45件展品。

其中国宝级书画33件,重要书画12件。


· 上追溯到王羲之,下讫止到恽寿平。





第二章     宋人遗韵





01  宋徽宗《秾芳诗贴》



   绢本 墨迹纵27.2厘米  横265.9厘米  大字楷书




《秾芳诗贴》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我与《秾芳诗贴》曾有着一段说不清的缘分。去年11月份,和朋友去上海看展, 住了一家颇有格调的民宿。房东姐姐与我们同龄,落脚的这几宿我们相聊甚欢,临走前依依不舍,便留下一纸名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秾芳”,记得朋友说,这是她见过最美的书法和诗。刚劲而又缥缈,那位皇帝究竟蕴藉着怎样的灵魂与心性,才能写出这样动情的法书?

       在这次展览上,我见到了真迹。








       宋徽宗的瘦金体是 从唐代薛稷的瘦体书演变 而来。欣赏时,主要看字中笔画的起笔、收笔和转折的地方。起、收都有顿笔,转折有“鹤膝”现象出现。特别是撇,捺中的捺笔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里画的竹叶,出锋略带点飞白。而撇笔则是像鼠尾。看“中”和“下”两个字,竖笔写到悬针处没有直接收笔,再次停顿,这也是宋徽宗比较特别的地方。








      最令我惊讶的是字迹的大小,虽说见到真迹之前我了解过它的尺寸,但当我见到它的那一刻,还是叹于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每一个字都比我的拳头大一些。








02     文同《墨竹图》轴



   绢本水墨 纵131.6cm 横105.4cm




        文同,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

        画出的竹子也称作笑笑竹:)以善画竹著称。

       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形成墨竹一派。

       我们熟知的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文同的特别之处在于:画竹法度谨严的同时,作为一个 文臣其作品有着有别于职业画家 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可谓是 史上第一个 以写意之法画竹的人。

       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 文人画 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影响了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人。渐渐地墨竹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以上这两张水墨,了解美术史学的朋友,应该在书本上见过。接下来讲述的是在此展览上,鲜为人知的“陌生面孔”。







03  宋·佚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国宝 限展品 绢本设色  176.8x76.2cm




       万平波涛,祥云涌现。四大天王擎七宝莲台,观音菩萨端立于莲台之上,现千手千眼,三十二面。其上有诸佛,下有天龙八部。诸神协侍菩萨,或合十礼拜,或手持法器,倍感庄严。傅色浓丽稳定,妍而不俗,法器、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惟妙惟肖。








       

       在观赏此幅作品时,现场长队如弯龙,不少人手持高倍鉴赏镜,站定在画前许久不肯离去,都想要将之尽收眼底,怕是错过分毫细节便此生难再赏此真迹。千手的形态描绘出奇细致,所持法器各不相同,形态生动而富有肉感。

       倘若见识过真迹,定会感叹它近赏精美绝伦,远观大气磅礴。









       人物的线条流畅,以铁线描法勾轮廓线,再用叠晕烘染之法罩色;皮肤傅色显示出质感,解剖部位清晰,非常符合宋人的写实程度·。

       这幅作品与南宋当时的 林廷圭、周季常 等人传至日本的佛教画作品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这张作品着实细微,限于展览环境,不能细致的去记录它的每一个细节,若有兴趣,在故宫网站上有高清图)







04  宋人《秋塘双雁图》



   绢本设色,纵170cm,横167cm




        沙渚、水草、残荷称呈现环形布局,画眼位置为双鹅。

        坡岸无皴皆渲染而成,残荷的色阶过渡技术高超。
       鹅的画法高度写实,动态捕捉逼真且解剖部位准确,淡墨勾轮廓,再用铅白、赭色层层烘染。








      值得一提的还是它的尺寸,这幅画不论是在宋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绘画的范畴里,都属于巨幅作品,因此特别。

        这里可以引出关于南北宋绘画的装裱形制的小窍门:北宋的房屋宫殿的举架是比较高的,屋柱较多,内室也相对宽敞。绘画常被悬于很高的柱上,因此画中便常用巨嶂式的构图,并以立轴装裱为主要方式。


        而南宋的房屋相对矮小,室内空间较窄,再加上空气潮湿。因此构图常以小景纵深的方式,装裱主要以封闭性较好的册页和手卷为主。








05  宋时大理国 张胜温《画梵像》




手卷用分成3个部分(均为纸本设色)

第一段画: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1192-1199在位)礼佛图。纵30.4cm横72.2cm

第二段画:诸佛、菩萨、天王、护法等。纵30.4cm横1490.7cm

第三段画:十六国王。纵30.4cm横49.1cm







       

       读美术史的时候,发现山水绘画题裁居多,书本上的宋代人物绘画寥寥无几。而曾在无法体会自然之美的年龄里,中国画在我眼里一直是枯燥无味的。







          而去年在日本观展的时候,迷上了浮世绘中的精怪类绘画(展览《大妖怪》)。被其中造型奇异、神态丰富的妖怪们深深吸引着。我一直以为中国历史上不曾大量拥有那样生动有趣的鬼神类的 纸本风俗画(非壁画类) ,但实际上并非没有,只是都不在大陆。








   《画梵像》的存在能让我们了解,宋人的佛教精神世界里的 更世俗,更生活化 的一面。








       不像千手千眼菩萨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光辉。《画梵像》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06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设色绢本  纵184.4公分  横123.9公分

有徽宗及蔡京的题跋








       图中餐具器物,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色。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有茶炉、茶箱等物。
       画眼部位是一坛酒,这种布局符合蔡京诗意,也与十八学士的题材关系。







07  宋人《如来说法图》轴






        以水墨为主调,略施淡彩。
      其它如手足诸事,无不刻画肌容,揣拟入妙。天女衣褶,如曹衣出水,本为印度作风,北魏时传入中国,北宋以后又复少见,符合北宋特点。









       两天女,两僧,两介士随侍。佛顶圆光,四周飞火焰,画火笔法极生动而传神。
       为传世佛教绘画之精者!







08   宋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卷






        全篇一共八幅:

       树木勾轮廓线,再逐级渲染留出一道受光线,树根部虬曲,树枝有拖枝效果;

       近石用大斧劈皴和淡墨擦染,皆来自马远、夏圭之法。









       人物用勾描线法,衣纹线条用“钉头鼠尾描”,这些都与马和之风格完全不同。
       书写楷书原定高宗所写,书体实际上更接近宋理宗。

       所以画不是马和之的,书法也并非是高宗的。








09  宋徽宗赵佶《溪山秋色图》






       上方有宋徽宗押字。上钤御书一玺。 
       用淡墨渲染来表现烟雾迷离的景致,使画面增添“迷远”的层次感。
      平坡、沙渚以渲染为主,皴笔极少,画树枝干挺直,画叶用湿笔点叶法、树干留白无皴。
       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以鸟瞰法构图。宋徽宗画不了这么好的,应为院画家代笔







10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轴



绢本设色,纵197.5cm横108.7cm





        用纤细的笔触铁线描法,勾出轮廓,再用色墨渲染。
       顾炳《历代名公画谱》中曾说:“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






下是一些找不到配图的作品:

大家可以自行到台北故宫的网站上浏览



·       北宋燕文贵《奇峰万木图》册页。

·       赵伯驌《风檐展卷图》

·       李迪《秋卉草虫图页》

·       宋四家法书

·       宋朱熹尺牍

·       宋陆游书尺牍




小生学识浅薄,如文中有不正确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文章部分内容摘取自:

朱绍良老师在《国宝的形成》展览上的现场讲解:)

《故宫藏画大系(一)》系列丛书。





W:Siqi Pei

E:Chen Xi




Life is short and you deserve to be happy


:)



嘘 关注我会变有钱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