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小马记录每一天 2017-12-03

保险导语

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

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

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即俗称的“双录”

11月1日起保险销售行为“双录”,保险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买?

1

什么是“双录”?

在经过去年多轮征求意见后,保监会7月初正式下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将自11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保险行业将全面实施“双录”——

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

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

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即俗称的“双录”

2

哪些情况需要被“双录”?

其实,“双录”有3个重点指向标

1.重点渠道——银保渠道,在银行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100%双录

投连险是高风险产品,没有最低保证收益率,是以往营销误导的“重灾区”。比如下面这个事例:

“我是来存钱的,我相信银行的人……”一句信任,终成辜负。

谨以此片警防保险销售误导!

杨女士花16万银行理财,4年后依约来取才发现错买成终身保险。钱,只能等人死了才拿得回来。

这是7月13日刚刚发生的一起因银保渠道销售误导引发的悲剧。

不是卖保险的都是坏人,是坏人也来卖保险了。

瞅准人们对银行的无条件信任,肆无忌惮牟取私利。

2.重点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

说的白话点,就是大多数代理人喜欢推荐给投保人的一种理财型保险,非常容易出现销售误导。具体参考上面杨女士的案例。

11月1日起保险销售行为“双录”,保险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买?

3.重点人群——向60周岁(含)以上年龄的投保人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时需要双录。

过去经常听闻老人去银行存钱,存单变保单。“双录”以后,这种忽悠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

11月1日起保险销售行为“双录”,保险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买?

另外,与“双录”相关的规定还有:

4.电话销售渠道,保险机构需对所有保险产品销售过程进行全程录音。

5.互联网保险业务,依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的有关规定开展可回溯管理。

让三个重点的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减少销售误导应该是“双录”的意义所在。至于有些激进的文章说杜绝销售误导,有些夸大了双录的作用和范围,目前非银保渠道需要双录的比例并不高。

结语:

所以,11月开始的“双录”对购买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等人身保险的60周岁以下人群是影响不大的。自然也不存在“双录以后健康情况无所遁形,保险更难买”、“双录以后保险更贵”等说法。保险,还是可以按着自己的节奏、放心购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