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运动论11 感觉内劲——太极初成(A)

 怀柔学馆 2017-12-03

    太极运动十论后,来个综合的,大部头的,分ABC吧,恐怕才能说的完。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接受、所喜爱、所传承、所演练,不仅在于它可强身、可健体、可防御、可技击,还在于它可观象,可知理、可知己、可行道。因此拳论有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对修炼太极拳的成果层层提升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当然对于今人而言,健身无疑是学习太极拳最直接的想法和目的。然而,我们应该把能否悟到劲、感受到劲、甚至是练出劲,作为巩固健身成果的直接要求。反之,如果一辈子习练太极拳,却从来不知劲是哪回事,这种健身效果必然也是大打折扣的。

任何一门拳术能够流传至今,必然包含着招式、心法(功法)和拳理等等。所谓招式就是传统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所谓心法就是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拳,为什么要这样练,这样练会出什么成果的运动法门;所谓拳理是对心法的的解释说明,或者对拳招的补充解说。

事实上,无论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还是孙氏太极拳等其他传统太极拳,它们的招式都是相对简单易学的。也就是说,人们学习太极拳的话,只要肯花下功夫,挤出时间认真学习,要达到“招熟”第一阶段也是很容易的。那么,为什么想进入“懂劲”阶段就这么难呢?有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有些人学习太极拳速度和成功就快多了,这里面除了个人的觉悟和努力外,不乏还有其他原因,如“内传弟子”就学习得比较快。当然我们不必探讨其中的原因。

懂劲”之所以难从根本上说也无非几个方面的原因:只重招式,不明规矩;只讲拳理,不说心法;只表明感受,不揭示理法。或者就理论说理论,或者只说明拳招架构表现,不明白何以这种表现。举几个例子。

例如只讲松,不讲紧;不知何以松,更不明白怎么紧;哪里要松,哪里要紧,说不明白,无所适从。

本论已经为大家揭示出来了,其实松就是少用肌肉力,不紧张,放松;关节放松如有下坠感,似要脱节。此即为松。学者得明!关于松紧之道请见第8论。

还有一些很容易讲,但很不容易明白的拳理。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顶头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师傅讲的头头是道,徒弟听得云里雾里。

今天在此举个生活例子,大家就全明白了。你只要做一件事就明白以上这些难懂的所谓的拳理了。双手各拉住有一定重量的水桶,不太轻也不太重,然后慢慢地来回走动,直到双手感觉到很沉重,然后身体自然开始形成反应。记住那些反应出来的的样子就是上面那些拳理了,然后把这个样子和感受带到太极拳的运动上来就对了。简单吧!

先这样吧,下节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