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瘤。支架摆尾技术辅助栓塞。

 老赵0717 2017-12-03

男,49岁,蛛网膜下腔出血。

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3D

局部观,宽颈,涉及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椎动脉造影见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很细。

栓塞的关键是既要保持颈内动脉通畅,又要保持后交通动脉通畅。

双导管单纯填塞;通过颈内动脉释放支架灯笼技术辅助是可选的方案。本例是通过后交通动脉释放支架,利用支架摆尾技术(half-T)来进行栓塞。

支架导管塑型。

塑型后的形状。

利用微导管的形状,将微导丝送入后交通动脉。

微导丝走远。

支架微导管到位。

填了一个HydroFram8×30的弹簧圈成篮,从形态来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是能够完成手术的。

Enterprise4.5×22支架半释放,支架尾端的有效段能恰好覆盖全瘤颈。

支架有效段完全释放,这个时候开始将支架导管往前顶,让导管头端尽量越过瘤颈远端。

支架完全释放。

释放后的造影。突入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内的弹簧圈被压入瘤体内。

继续填塞,后面就简单了。最后的结果,一共用了四枚弹簧圈,栓塞致密,瘤体及破口都不显影了。

顺利完成手术。

几点体会:1、支架要选用Enterpris或LVIS jr,好定位。2、支架末端够用就行,不能留得太长。3、支架先释放,输送弹簧圈的微导管受压不大,后期调整不会出现困难。4、推导管的时候要拽着支架推送杆,避免支架受力前窜导致支架提前意外解脱。5、颈内动脉瘤颈以远太细或有狭窄的不建议。6、缺点是技术稍显复杂,优点是能很好的将瘤颈填致密,难度不大,适合的病例可以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