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R显现价值的“终极武器”

 群山群山 2017-12-04

HR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很多时候都没有显现出价值——没有解决CEO的所思所虑。

CEO的3.5个问题

CEO在想什么?业绩怎么做上去!

具体来讲,有三个问题:

  • “做什么?”

  • “谁去做?”

  • “做没做?”

即业务战略、人才战略、执行与结果,还有个问题是愿景,这个不必时时思考,可以算0.5个问题。

CEO在思考这3.5个问题,而HR,你又在忙些什么呢?

HR显现价值的必由途径——iPODA模式

iPODA模式讲的是HR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

1. 从i到P=解决“谁上谁下”的问题

大部分HR在忙人员招募、入离职管理、绩效管理和激励培养……而你忙这些事情的时候,CEO在想“谁上”“谁下,并让他下去”。

相比而言,你做的工作是不显眼的(invisible),需要你沉浸其中(immerse),需要你落实(implementation),是你职业发展的投资(investment),可是这一切与CEO所考虑的那些问题是脱节的(isolated)。

这些工作在人才战略中可以标记为implementation-related People strategy(iP)。

“谁上谁下”的问题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是的,非常重要。以GE为例,韦尔奇在回忆录中写道“幸运终于降临,1976年,特德∙勒维诺(Ted LeVino)接替约翰逊(Roy Johnson)成为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在继任这个问题上……”LeVino接任后韦尔奇才有机会,如果Johnson还在,则韦尔奇的职业生涯将被改写。不仅是Johnson,在GE历任CEO的选用上,HRD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HRD把“谁上谁下”这四个字研究透彻,并整合进人才战略的时候,就和CEO连接上了(Linked),像雷达信号在一个频段一样,就成了LP(Leadership-related People strategy)。

你可能会问“我有这样的话语权吗?“这个问题在后面的D中解答。

2. O=组织全局

关于Organization,在组织方面,CEO关心的是这些问题——发现组织的“问题”和“问题人”;如何培育让员工想干、能干的组织环境;如何提升组织竞争力、活力;

……

谁应该帮助CEO思考这些问题?企业中一般有BD和OD,教科书早就给出答案,这是OD的工作——是HR的职责所在。否则,CEO的信息来源就局限于秘书助理、老同事、喜欢汇报的人,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报告,如CFO的财务报告、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法务部门的风控报告,而没有对组织整体的诊断报告。

你可能又会问“我怎么说得清?”连同上一个问题在D中做解答。

3.D=清晰区分

什么叫清晰区分?像医院的化验单或CT影像一样,给出清晰的结论。如何做到清晰区分?通过系统的调研。

HRD应该通过系统性的调研,给出像医院诊断报告一样的清晰结论,在人才评价上明确“谁行,谁不行”,在组织评价上找到“问题,问题人”。

话语权建立在调查充分的基础上,话语权不在于你的声音有多大,而在于你的观点是否清晰。有些企业对干部评价时,会说“观念新”、“闯劲足”、“有较高的威信”等,但是云山雾罩没有结论;还有些企业会用一堆复杂的工具表格,得出晦涩难懂的结论。这些含糊的观点必须清晰化,只有观点清晰才有力量。

4. A:行动结果

有了清晰的区分以后,就要立即开展行动(Action),无区分不管理,凡区分必行动。Action就是把行动转化为结果——

让“问题人”离开(多少人走了?)

让“问题班子”重塑(多少班子重组了?)

多少人才被发现、因此被培养?多少人才被重用?

废除了多少厌恶的制度?

疏通了多少组织的“血栓”?

清除了多少风险点?

Action,才能在公司里保持你的声誉,保持你的影响力。行动的效果取决于HRD变革的意愿,要有“企业因我而不同”的信念。从Consultant,Business Partner升级为Game-changer。行动的底气是来自于“D”,即系统专业的调查并说清楚事情。行动的策略是通过系统的调查区分清楚说服CEO,再由CEO说服董事会。

当然,这并不容易,正如《TIME》5月刊所言,Speakingtruth to power is never easy(对权力说真话永远不容易)。

这就是iPODA模式,iPO讲HR应该做什么,DA讲怎么做,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

iPODA模式的几个提示

提示一:iPODA与HRM3.0

前面讲了一个模式iPODA,这个模式和HRM3.0是什么关系?

一个HR,如果只做了i,即仅仅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解决人的问题,这是HRM1.0。

如果做到了iP,站在组织的高度解决人的问题,这是HRM2.0。

如果做到了iPO,站在组织的高度,解决组织的问题,这是HRM3.0。

HRM1.0到HRM3.0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提示二:iPODA的理念:业绩=PⅹO

CEO和HRD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解决P和O的问题,是找到顶级人才(P)以及创造能干、想干的环境(O)。企业的业绩=PⅹO,就是由人和组织环境共同决定的。

一个人再优秀,再有水平,如果组织环境不行,等于有P没O,或者O等于零,业绩也就等于零。反之,如果具备良好的组织环境,却没有A类人,等于有O没P,或者P等于零,也会把组织的业绩拖垮。

提示三:iPODA流程:从接单到下单

相信大部分HR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并给出了时间表和标准,比如“你去把人给我招来”,“让某某走人”,“给我们组织一个业务培训”,HR一通忙碌,业务部门却抱怨HR没做好,然后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在HRM3.0时代,HR的工作流程应该是这样的:HR通过研究PO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非常系统而专业的区分(Differentiation),形成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在企业高层达成共识后,向业务部门下达任务,明确时间表与标准并要求落实方案。最后还要晒结果,从而开启一个新的循环。

两个工作流程的不同在于:HR由从业务部门“接单”变成了向业务部门“下单”,很多HRBP在企业中扮演的其实是一个接单的角色,顶多是一个谈单的角色,实践iPODA可以让HR变成下单的角色。

HR由“乙方”变成了“甲方”,由“被检阅”变成了“检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业务部门与HR的沟通由“帮我干点事儿”变成了“找你说点事儿”。

提示四:iPODA与HR组织地位

CHO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往往放在和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位置,HR只能在企业中扮演服务角色(Business Partner/ServiceProvider),iPODA模式要求CHO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升到CEO周围的决策圈里,扮演战略引领角色(Strategic Partner/Organization Leader)

提示五:iPODA的责任主体是HRD

很多采用三支柱模式的企业发现三支柱支不住,为什么?因为HRD没有发挥责任主体的作用。

三支柱的三条腿相当于三个施工队,或者相当于三个帮厨。在三条腿之上应该有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主厨,即HRD。三支柱的核心是HRD,HRD连接HR Team和EM Team(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从全局的高度把控HR应该忙什么(iPO)和怎么忙(DA)。

因此,iPODA的责任主体不仅仅是三支柱的三条腿,还要加上HRD这个大脑,即“3+1”。

作为HR从业者,你应该记住这三个人:提出三支柱工具原型的戴维·尤里奇,主张拆掉人力资源部的拉姆查兰,将HRD视为“二把手”的杰克·韦尔奇。韦尔奇曾说:“人力资源应该成为企业第二重要的人”。这是HR的“理想状态”。

而iPODA模式明确了HRD做什么、怎么做,这是从尤里奇的三支柱工具到韦尔奇“理想状态”的实现路径,这也是CEO与CHO的合伙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