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冒死改诏书,拯救上千人

 思明居士 2017-12-04

欧阳修:承业(即张承业)之论,伟然可爱,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替焉,无所不取。吾于斯二人者有所取焉。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居翰,历史上最有名和仁义的太监。

他办事认真,丝毫不苟且。

天子为嘉奖他办事认真,特地赐以绯色衣服。

不久,他奉命去监督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军事,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相处得很融洽。

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冒死改诏书,拯救上千人

回头我们再看,和上级,朋友,处的很好,是有好处的!

因为成为了哥们,天子调居翰回朝时,刘仁恭把他留下来了。

天复三年(903年)军阀朱全忠(原名朱温)与宰相崔胤联名上奏昭宗说,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年间宦官势力逐渐强大,大则构煽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矗害朝政,王室袁乱。

次日,朱全忠便以兵驱逐宦官第五可范等效百人于内侍省杀之,张居翰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太监,却躲过了这次屠杀。

为什么他躲避了这次的灾难呢?

张居翰由于与刘仁恭有旧谊,刘仁恭接到命令后,将居翰藏匿在幽州西北的大安山中,另外杀了一名罪犯上报,居翰这才躲过了厄运。

从此,张居翰便隐姓埋名在幽州住了下来。

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冒死改诏书,拯救上千人

天祐三年(906年)七月,梁太祖朱温率兵进攻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

张居翰居中运筹,立下了功劳。

李克用见他精明强干,便留而不遣,从此,张居翰又成了李克用的爱将。

不久,李嗣昭受命节制昭义(即潞州),以张居翰为监军,并拨燕军三干归他指挥。

他在潞州时,除了训练士兵外,每年春天还“课人育蔬种树,敦本惠农。”

颇受百姓欢迎。

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冒死改诏书,拯救上千人

后来李存勖称帝,张居翰升任枢密使。

虽备位枢密使,不过是随人俯仰而已,手中没有任何权力。

每次商议国家大事,居翰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唯唯诺诺,十分低调,这样,他才得以保全性命,没有遭到郭崇韬的迫害。

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冒死改诏书,拯救上千人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这件事,张居翰不过是那场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小太监罢了。

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太子李继岌出征后蜀,张居翰随行。

后蜀王衍自知抵挡不住,上表乞降。

继岌入成都时,王衍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

庄宗召王衍赴洛阳,并赐诏书说:“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日、月、星为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同光四年四月,当王衍行至秦川驿(陕西、甘肃渭水平原一带)时,突然传来了李嗣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反叛的消息,庄宗李存勖慌忙东征平叛。

伶人景进献计说,王衍族党不少,不如将其杀掉,以免除后患。

庄宗当下便派宦官向延嗣下敕诛杀王衍,并下诏说:“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张居翰盯着诏书上的八个字,心里很不是滋味。

张居翰在复查诏书时,认为王衍既己投降,现在又出尔反尔,把他斩首,实在不合天理人情。

于是他便将诏书贴在柱子上,将‘行’字涂掉,改为家’字,于是“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

就这样,后蜀百官和王衍的仆役等一千多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所幸的是,向延嗣根本没有想到张居翰居然有勇气偷改诏书,因而接到诏书时并未怀疑。

更何况当时军书旁午,羽檄飞驰,庄宗自顾不暇,当然也无心追究此事了。

最后,李存勖被弑,张居翰告老还乡,落得善终。

张居翰辞朝后归隐长安,于天成三年(928年)四月二十七日(5月19日)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