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着痹(健脾燥湿止痛)——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chi_ping 2017-12-04

        痹是闭阻不通,而着痹以感受寒湿之邪所致。主要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肉麻木,重着沉倦,痛有定处,这些症状都显示了湿性重浊粘滞的特性。

       不过人体受湿,必待机体先虚而后外邪客入,正如《济生方》所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说明机体的衰弱是致病之本,寒湿客邪是标,正如叶天士所说:“风湿胜痹,举世皆以客邪宣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应当遵“寒湿入络而成痹者,以微通其阳,兼以通补”,目的在于健脾土,养正气为主,兼以散寒湿,通脉络为辅,不宜过服风燥之品,益伤阴气,卫阳不固病益甚。

       针灸在取局部输穴的同时,加脾俞、足三里除湿健脾,肾俞、阳关益火培土,使阳气充沛,阴凝自散,就能得到“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的疗效。

       例:陈xx,女,47岁,工人,于3月就诊。

       自诉,因秋凉冒雨推车,身着雨淋,次日即病寒湿膝腰作痛,  重着无力,兼有纳少、腹泻,自服小活络丹等药有小效,但两下肢膝关节仍然沉重、麻木、疼痛。

       查:面微黄,苔薄白,脉沉缓无力,两下肢膝关节微肿,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知病因体虚脾弱,复受寒湿,伤其阳气,乃发着痹之疾。以其脾喜燥恶湿,且主四肢,今患着痹,兼发腹泻,此正是脾阳不足所致病。

       治疗取局部膝阳关、阳辅、阴阳陵泉,并温针足三里、腰阳关、脾俞,经治七次,痛减病轻,后又加温针命门七次,痛止肿消,纳、便正常而愈。

       按:本例着痹,在于素往脾气已虚,又再受湿,益虚其脾,故虽患膝痛而又兼发腹泻。况脾主四肢,今脾湿盛,则水湿聚而不散,着于关节乃作痛、麻之疾,此正符合《儒门事亲》记载的“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寐处潮湿,痹从外入”。

       故取局部之阳关、阳辅、阴阳陵泉接续阳气,温通经脉,令其膝胫温暖,祛散寒湿,温针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健脾扶阳,使脾气健运,水湿布化,则膝肿沉重之感自除,从而收到”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