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竟然在中国偏僻的深山里,一起造了一座村落 | 建筑学院

 LE的私家图书馆 2017-12-04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怎么会有人在这个山沟沟里举办一个国际的建筑展?”

小编之前去过浙江丽水的松阳,这里曾经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江南最后的秘境,也曾经写过松阳的“过云山居”和“茑舍”民宿。

同样在丽水,另一个小村庄龙泉宝溪,八个国家的十一位设计大师,在这里竟然造了一个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村庄,还办了一场以竹建筑为主角的建筑展。

刚过去的9月底,隐居龙泉 · 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就在这个竹木茂盛、山高涧深的小村庄宝溪举行。

来自美国、中国、哥伦比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越南等,通过来自这八个国家的11位设计大师,竟然用当地最长见的竹子造了一个充满设计感的村落。

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夯土墙围主体结构,再加上当地竹子的巧妙运用

2008年,建筑师葛千涛在探寻龙泉青瓷的过程中来到了宝溪。在宝溪,这里有11座古龙窑安卧在山峦溪水之间,至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古法烧瓷的技艺。

曾经青瓷让这座群山中的小村庄名声在外,现在却稍显落寞地“困”在山中的一角。葛千涛就在想,是不是能有一种方法能帮助落寞的小村庄走出“困境”。

在与建筑师杨旭关于乡土建设的交流中,“竹建筑”这一想法挥之不去。

对于一个建筑师,好的建筑就应该像是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所以,漫山遍野的竹子,成了他们建筑的基本材料。

“任何东西都要找一个支配力,我们的支配力是创意加竹,所有的建筑师都喜欢竹,西方已经有不少建筑师和设计师以竹为媒介来创作作品。另一方面,丝绸、陶瓷的发明都是中国的智慧,但现在话语权都在欧洲,不能让竹子也步此后尘。”

所以在宝溪,葛千涛带着一群建筑师,就地取材,用竹子、石头、夯土、瓷片……建造了一座村落。

双螺旋石拱桥——葛千涛

村庄的入口,是一座架在山间河流上的桥。只是和村里其它桥不一样,它就像是DNA的双螺旋结构图,有着螺旋层次的美感。

接待中心——武重义

村庄的“大堂”是另一位建筑师的作品,它用竹子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

用竹子作为梁、柱,再用排列整齐的竹子作为建筑的墙面。最后,用茅草做成建筑的外立面,既能遮光,也能防水。

当代青瓷艺术馆——隈研吾

日本的建筑师隈研吾,也在这里留下了一个自己的建筑。

他利用竹的叠加和错位构建出有机的形态,规则似乎又不规整,通过“隙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隙间”令建筑重获自由,不再僵硬。

青年酒店——安娜

这是小编最喜欢的一个建筑。你看,它的外表是不是就是一个青瓷瓷瓶的造型?

建筑的中间是夯土墙建造的主体,外部用竹子勾勒出样子。

艺术酒店——杨旭

艺术酒店,共两栋,一栋沿溪而建,意为“水间”;另一栋建于田旁,意为“花间”。

水间的每个房间的水平面位置都不一样,盘旋而上,灵感来源于龙窑的倾斜而上;花间提供了其中一种的可能性,坐落于不同方位的房间有着不规则的房间,俯视如同散开的花瓣。

精品酒店——西蒙

设计师将一切与自然元素与周边环境完完全全相互交织,如屋顶上的青瓷瓦片,支撑建筑的毛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座藏在山脚下的帐篷。

创空间——李晓东

创空间用钢结构作为主体,接下来的一切就都交给了竹子。竹子的外立面,竹子的墙壁,甚至竹子做成的桌子。

传统青瓷作坊——国广乔治

农村传统的夯土墙、垒石为主要结构,这里是宝溪的青瓷对外展示的地方。

低能耗示范屋——马晓儒

竹坞·童心体验屋——wise

村落里的所有建筑都以竹、夯土、垒石为主要材料,就地取材。整体建筑与周边村落以及自然环境相融相合的同时,建筑本身也拥有非常巧妙的设计感,大大提升了当地的艺术气息。

“这个项目是一次启蒙。”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策展人葛千涛这么说。现在城市化给中国乡村带来了美学上的极大破坏。由于在文化上没有主导权,乡村只能够效仿城市的标准化美学。葛千涛觉得,乡村应该遵循古人的智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于是,国际竹建筑双年展项目提出了对乡村未来“在地”的思考,用当地的材料建设当地人自己的家园。

当时间逝去,

人们总得回头看看,

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我们的根到底在哪里?


感谢 一人一城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yirenyicheng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