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整合,才能开拓新型的发展之路

 三拳合一 2017-12-04

  

    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我们武术爱好者经过不断学习领会,结合武术的发展,探寻武术的新型之路,就得从整体创新,系统创新,去焕发出武术在二十一世纪的生机与活力,才能焕发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光辉。的确,爱好武术,关心武术,就得因势而新,为武术注入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创新、求变,改造拳种拳术,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知道,中华武术能够充分展示崛起的中国形象,就是因为武术承载了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武术的运动方式太过单一化,以太极拳一拳为大,全权代表中华武术,已经严重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来武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而滞后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众所周知,武术运动方式是人赋予的,不是武术的本能,武术以各种各样的速度,各种各样的力量,展示各种各样的训练效果与观赏效果,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就能提高学拳练武的效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习武练拳,强身健体,才能让武术走出国门,传遍世界,成为中国人与世界人传承文化,传承武术,焕发改变世界动力的助推剂。

    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拳法、拳种数不胜数,皆自成体系,从训练到格斗的方式方法,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武术与中华文化。古往今来,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不会消失,反而会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文化、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武术,确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武术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武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这样,打破武术拳种,有机整合传统武术势在必行。可是,我们许多武术管理者、许多武术爱好者,是不会同意随便变动古人创立的拳种拳术,也反对改造拳种拳术。一百年前,一代拳圣孙禄堂先生曾经提出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三拳合一的武术整合构想 ,由于形意拳、八卦掌与太极拳具有不相容性,虽然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都属于内家拳,且都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形意拳的三体式与八卦掌的趟泥步,虽然动作要领不太一样,动作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步履、步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具有相容性。而形意拳、八卦掌与太极拳的大弓箭步、大马步却不相容,由形意拳、八卦掌转换太极拳,或者太极拳转换形意拳、八卦掌,往往速度要求、动作要求的转换十分别扭,而不便推广,也就传播不下去,仅仅在武林高手之间推敲与切磋。就这样,三拳合一只是一个构想,不能整合,也未能成为推动武术发展的动力。但是,孙禄堂先生的构想,是超现时的,为我们武术爱好者开拓了思路,并为武术整合打开想象空间,同时也为武术整合奠定了可操作、可探讨、可实践的基础。

    我们只要从近代武术发展史上看,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武术爱好者,有着各式各样的武术基础,在历尽千辛万苦访问到名师、名拳以后,就停留下来,带艺拜师学拳。在那个信息闭塞,朝廷又禁止民间习武练拳的年代,爱好武术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学拳、偷偷摸摸地练拳,那里还敢与人交流、沟通。听到的传说,不是夸大了,就是弱化了,往往与名拳名师擦肩而过。但是,还是有成功人士,例如杨露禅,带艺学到陈式太极拳,而整合创立了杨氏太极拳,在他的推广下,太极拳今天风靡世界,杨露禅功不可没。通背拳的二代传人祁太昌从父亲手里接过通背拳,因不满意而遍访名师名拳,充实通背拳,增添了通背拳的冷脆鞭长。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武术,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包含着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和谐生存发展规律和真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传承中华武术。

    形意拳、八卦掌与太极拳不能有机整合,不能说明其它拳种也不能与形意拳、八卦掌进行有机整合。我的师傅,武坛名宿王之和先生晚年向我们传授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的时候,就要求我们将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用一个统一的内功呼吸方法进行训练,三拳的基本功一起练,三拳的单操、套路一起打,既符合天一地二交合生三,三生万物的易经原理,而三拳都讲整劲,形意拳的整劲,贯注全身;八卦掌的整劲由转掌而生,重在腿与脚;通背拳的整劲由通背而生,重在手与臂。三拳整合为一,形意拳的身法加上八卦掌的腿法,通背拳的手法,完全符合拳术原理,能够让武术爱好者修炼时,非常到位地修炼自己的手法、身法、腿法,然后手、身、步协调统一,运动中任意变化,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位的潜能,如虎添翼,功夫可更上一层楼。我与我的大师兄周锦龙在实践中,编排了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三拳合一的训练方法,编排了涵盖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的一、二、三个训练套路,并在教授徒弟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充实时代要求的内容,武术爱好者只要保证训练时间,二至三年内就能够完全掌握三拳合一的技术要领,成为优秀的三拳合一武术运动员。众所周知,内家拳难学、难练。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是内家拳里最著名、最优秀的拳种,要三拳合一,就更加难学难练了。但是,集中统一后的三拳合一,有着互为渗透、互为影响的功能,基本功的统一训练,较好地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且相互促进功力的增长,是单个拳种拳术,完全不能比拟的,巨大地提高训练效率。再有,三拳合一之后,转打太极拳,不是佼佼者,胜过佼佼者。

    我们武术爱好者都知道,内家拳的修炼,非常重视内家拳整劲的修炼与发挥,就在于内家拳的带气行拳,能够有机地将人体丹田之气,经过锻炼、加工,以拳以掌以腿以脚一起形成整体之劲,强健筋骨,克敌制胜,御敌防辱。整合之后的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正如拳理所讲,武术练的是手、眼、身法、步。三拳合一练的是手法、身法、步法,且是更上一层楼的手法、身法、步法。拳论中说:上三节不明,手多强硬;下三节不明,足多而跌;中三节不明,全身落空。手肘为稍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跟节。三节机制为手法、身法、步法。稍节起,中节随,跟节追,三节一气贯穿的动变法则,是武术爱好者必须遵循的。这样,练拳时,保持身体中正,形正气顺,势正招圆,腰胯灵活,含胸实腹,沉肩坠肘,全身上下浑然一体。武术爱好者都知道,身法之用全凭步法为根基,手法之用全凭身法来传递。所以,要做到步型准确,步法稳健;腰胯自如,身法厚重;手臂矫健,手法快捷;动如泰山,有磐石之坚固;静若幽谷,有流水奔腾不息。腿是两扇门,全凭手打人。有了腰胯、腿脚的牢固根基,手到擒来,放长击远、就会恰到好处。

    形意如山,八卦如风,通背如电;山厚重,风飘忽,电击闪。山推着走,风卷着走,电驰着走。山,沉稳,厚重。任何物体撞到山,也只是一阵子烟尘,山自岿然不动。风,轻灵,飘逸。不动纤尘不起眼,动则参天大树连根拔地而起。电,冷脆、鞭长。迅雷不及掩耳,进如霹雳,快如闪电。形意是骨,把架子撑起来;八卦是腿,让架子活起来;通背是手,让架子雄起来。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三拳的个性化特质融会贯通,互为渗透、互为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弥补、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糜其珍贵。形意、八卦、通背,优秀的传统武术三拳有机整合,极大地改变太极拳普及的单一化现状,在武术树形象上立竿见影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同时注入现代化的要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满足现代化需求,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学武练拳提高综合使用效率,用学习一个拳种的时间,获得多个拳种的修炼技术、技巧,既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又能较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与传统武术,还可经久不衰,恰好正是武术爱好者苦苦探寻的新型发展之路,还能为中华武术现代化发展推波助澜,何乐而不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