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昵称4705243 2017-12-04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而且它是半句话,原句如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其实这句话不难理解,难理解的事需要了解原壤的身份和孔子说这句话的环境。

我们先看看不同版本的翻译:

杨伯峻《论语译注》

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骂道:“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贡献,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害人精。”说完,用拐杖敲了他的小腿。

钱穆《论语新解》

原壤蹲着两脚(不坐不起),以待孔子之来。先生说:“年幼时,你守逊悌之礼。长大了,又一无称述(来教导后辈)。只是那样老而不死,这等于如人生中一贼,(说了)把手中所曳杖叩击他的脚胫。”

李泽厚《论语今读》

原壤踞着双腿,接待孔子。孔子说:“小时候不谦逊,长大了无作为,老了还不死,这叫做祸害。”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杨朝明《论语全解》

原壤分开双腿坐着等候孔子到来。孔子说:“年幼的时候不讲谦逊和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夸口的成就,到老了又不赶紧去死,这就像是贼一样害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我们不论哪种翻译比较好,反正意思就是孔子骂原壤老不死的。原因就是原壤不遵礼,岔开腿等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非常尊礼的人,按照儒家的标准,当家里来了客人,身为主人要迎接的。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要热情的趋赶过去迎接;低一等的客人,也要这站着迎接。而原壤等孔子的时候,竟然是岔开腿坐着等,这在孔子那里是最不合礼法的,所以孔子才会骂他,并用拐杖敲原壤的腿,让他坐好,坐得符合礼法。

但是,孔子可是圣人,为啥要因为原壤没坐好就骂他呢?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故事的,也就是前面说的,孔子说这句话的环境。

原壤,生卒年不详,历史上只记载是孔子的朋友,而且是那种从小长到大的朋友。《礼记·檀弓下》记载说:原壤母亲死的时候,就是孔子帮忙料理的后事。但是原壤呢,竟然跑到他妈的棺木上唱歌跳舞去了。而孔子看见了也当没看见,从旁边悄悄的走了。为什么孔子看见了又当没看见呢?刘宝楠在《论语正义》这样解释:原壤在他妈的棺木上唱歌跳舞,是罪大恶极的,已经不能拿礼法来衡量了,所以孔子就没搭理他,因为孔子是圣人,知道这样的人是可能被说教的。

而原壤岔开腿等孔子这次,应该发生在孔子给原壤他妈料理后事之后。这一次,孔子觉得他这个岔开腿等人这个习惯是可以被说教,可以被改正的,加之原壤上次在他妈棺材上唱歌跳舞的事,孔子就破口大骂了他。

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事,孔子和原壤是好朋友。这样的破口大骂,有恨铁不成钢的也有玩笑的成分的在里面,我们绝对不能断章取义,将其中的半句话拿出来脱离当时的语境来说。这就像,你一个好朋友整天嚷着说要减肥,结果就是不运动,还零食不断。你也许会说:“吃吃吃,就知道吃,怎么不把你撑死”。这样大概能和孔子骂原壤的话等同。

另外,按照黄侃《论语义疏》的观点,原壤是一个“方外之圣人也,不拘礼教”的人。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孔子作为“方内圣人”,用自己礼教的观点,去说一个礼教之外,放浪形骸的人,本来就是不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