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里行间觅风雪

 采菊东篱630 2017-12-05

      肖培东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定不会错过那场“风雪”。这一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完成了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步。而在这一章对林冲的集中描写中,作者前后几次写到了雪,涉及雪景的环境描写虽然极其简略,但都极其精妙。鲁迅先生盛赞“那雪正下得紧”富有神韵。 鲍鹏山教授则评价说,这里的对风雪的描写,“彤云密布,朔风渐起”,是小说里最有诗意的地方了。所以,此课教学,教师都会紧紧围绕“风雪”,抓住“风雪”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一关键问题去展开研讨,由环境描写的作用推至小说的情节分析与人物理解,探讨小说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等,从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小说中对风雪的直接描写着墨不多,作者可谓是惜墨如金,匠心独具。“风雪”是老师们历来不会放弃的教学点,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精准把握,梁磊老师就是如此。梁老师引出“风雪”的方式非常别致,先用幻灯片呈现了第七回至第十一回的所有回目,让学生比较,发现其他的回目都是讲事件,而第十回却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风雪,从而把学生的阅读目光引向“风雪”,投向风雪素衣、毡帽花枪的林冲,去体会作者设置这样一个故事背景的用意。“风雪”是整个故事发生发展走向高潮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老师都会讲到,学生也容易理解的。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风雪之中的林教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孤独、郁闷、怒火,却是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夫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林冲现在走在去山神庙的路上,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梁老师通过还原的方式,用“你”代替“林冲”,让学生走进故事现场,设身处地地想象体验风雪之中的心绪,学生自然感受到了“风雪”在渲染气氛,营造情绪方面的作用。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想象你是林冲听到了陆虞侯等人对话会如何?”再次走进故事,体会人物情绪爆发的临界点,重新思考“风雪”。整个教学基本就是围绕“为什么杀人?”、“怎么杀人?”、“为什么这么杀人?”这条线,引导学生渐渐从外部的风雪走进了人物心中的风雪,作品的主题也在这一过程中显山露水。

梁老师没有大讲特讲“风雪”,而是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风雪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教学的妙处。其实,经典常读常新,面对这样一个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面对这样一篇经典教材,只要扎入文本的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觅到那个久远故事中的更多的“风雪”,总能再次收获那些经典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惊喜。

回目中的“风雪”重要,其中“山神庙”我们自然也不会忽视。你看,景慧颖老师就抓住“山神庙”这一地点,让学生找出与“山神庙”描写有关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来探究“山神庙”在小说中的作用。学生深入文本后,感受到了“山神庙”不仅仅是作者一个随意虚构的地点,更是有伏笔照应、线索贯穿、人物性格转变的重要场所等作用,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除了回目中弥漫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词语,这个故事中的“风雪”又何止这两个呢?当然,前提是你要学会细读,如金圣叹那样的读。时学芹老师引入了前人金圣叹点评原本《水浒传》中“火”这个细节的文字,首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境理解“假火”与“真火”的所指,继而让学生细读全文具体分析这“假火”与“真火”特点和作用。学生从“假火”中不仅读出了人物性格的精细、谨慎,还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草料场被烧不是林冲不小心失火。又从“真火”读出了社会残酷,命运的转折,“假火”终究不能与“真火”相比,人物的命运终于在真假之中走向一个“逼”字。

细读,总是没有终点。寻觅故事中的“风雪”,小到可以是作品中一个小小的物件。黄颖老师就带着学生寻觅到了很多这样散落在故事中的细小却不容忽视的珍珠。比如,随身携带的花枪、解腕尖刀可见林冲的细心、谨慎;从林冲在大火之前对被卧、钥匙、葫芦的态度中读出了他只想安稳过冬,以求保全,对未来还是心存幻想,不想用反抗来改变现状,而他大火之后对待这些小物件的态度,又可见他与社会的彻底绝裂。黄老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小物件细微而艺术地显示了林冲从安分守己到上山聚义的心理波澜”,再次与经典的精彩相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布局的巧妙,人物刻画的逼真,景物描写的丝丝入扣,细节描写的详略有致,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这也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多种精彩。这样,故事中的“风雪”可以是如前面没有生命的物,也可以是人物活生生的言行。真正高明的作家,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让你自己去感受作品人物的言行。写作如此,阅读亦然,周健老师关注人物细小的言行,引导学生去品读这些容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言行,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独特作用。周老师的品读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抓住林冲“小人便去”一句,勾连文章其他言行细节,读出了他的“重情重义”,也读出了他的“软弱隐忍,委曲求全”;二是聚焦课文第11节,三人立地看火片段的九句话,要求学生补出说话人,很显然,学生对人物对话斟酌填补的过程,就是从人物语言中读出人物性格的过程,学生对“我们常常能从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中看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征来”一语,也就有了更深的体悟。

当然,镜头多是从小说的叙事技巧方面考量其经典的价值,去挖掘教学的意义。如果,能从它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哲学上的、政治上的、社会文化上的丰富意义做进一步的探究,精彩也许会更多。“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就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每一次阅读,我们都会发现新的“风雪”。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其实都是行走在文字的密林中,行走在寻觅“风雪”的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