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气一冷膝盖就疼?3个方法快速识别老寒腿,这些动作可以有效缓解!

 什雕大侠 2017-12-05

冬季天气寒冷,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发季。据统计,目前中国骨病患者已达1亿,无症状发病率为53%,30~39岁占11%,40~49岁占27%,50~59岁占62%,60岁以上占90%。其中,膝关节炎占41%。


运动 保暖莫当“天气预报员”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保健时报 微信号 bjsbwxh


76岁的刘老太是家中的“天气预报员”,一旦气温下降或是阴天下雨,刘老太总能提前“预告”。刘老太有这样的“超能力”,是因为她有一双“老寒腿”,一遇到气温下降或阴雨天气,膝关节就会疼痛难忍。


时下正值冬季,是老寒腿的高发季,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不适,老年人是高发群体。据了解,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0%,75岁以上高达80%,致残率是53%,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自查自检及早发现

老寒腿医学名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增生性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发生于老年群体的退行性病变。据北京按摩医院腰痹科主治医师王大楠介绍,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了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或软骨下骨质出现反应性改变。此症可通过几个方法自查:


1
关节疼痛


起初是间歇性疼痛,上下楼梯时疼痛或是长时间运动后疼痛,严重时每走一步都痛,甚至静止时都会出现疼痛。


2
关节活动受限


随着关节软骨磨损的加重,关节的灵活度降低,行走时需先活动几下关节才能迈步。


3
关节不稳


通常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先发生于内侧的软骨,因此会导致膝关节不平稳,可出现“O”形腿。


合理运动注意保暖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郝连升提醒,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到了冬季应特别当心。


老寒腿要注意保暖,穿厚些的衣服和袜子。多用热水泡脚,经常热敷膝关节。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影响周围血液循环,使膝部活动更加困难。

要注意膝关节保健,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老年人要多晒太阳,注意防寒湿和保暖,使膝关节得以休息。尽量减少上下台阶、跑步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不得已上下台阶时最好扶楼梯或持手杖。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肥甘厚味、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应注意加强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根据症状分类调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痹证依辨证论治又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以及热痹。行痹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或者屈伸不利,治疗以祛风为主;痛痹是指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更痛,需要温经散寒;着痹是指关节肿胀并疼痛,应以除湿为主;热痹是关节以红、肿、热、痛为特点,应以清热为治则。


王大楠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高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复因感受风寒湿邪或久行久立,强力负重而致筋骨失养、血瘀气滞而致,病位在筋骨,但与肝、肾、脾关系密切。其可分为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三类。

寒湿痹阻型表现为关节疼痛缠绵,形寒肢冷,遇冷加剧,得温则舒,膝部肿胀,膝关节内有积液,膝部酸重,活动不便。护理上应注意膝关节保暖,防止潮湿,避免受寒,减少关节活动。饮食宜用驱寒除湿、温经通络之品,如牛膝独活煲猪胰汤、防风葱白粥或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趁热食用,多食羊肉等温性食物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起病较急,有外伤史,膝关节肿胀刺痛,痛有定处,劳累加剧,有夜间痛醒史,活动后疼痛加重。护理上应缓解紧张情绪,抬高患肢,减轻伤肢肿胀,缓解疼痛。饮食宜以活血通络为主,可食用当归、黄芪炖鸡汤,或田七瘦肉汤、桃仁粥等。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之品。


反复发作,膝关节无力、变形,或有膝内翻或筋骨外移,伴有头晕,耳鸣,腰酸。护理上注意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情况,多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减少下地行走。饮食宜食用补益气血、益肝肾之品,可食用熟地、当归、黄芪煲鸡汤,杜仲、牛膝煲脚筋,桃仁粥。忌生冷、肥腻之品。



科学训练有助膝关节健康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雷辉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会反复发作,可致使关节僵硬变形,疼痛持久,活动也受到限制。可用改善生活习惯、进行关节训练、做穴位按摩等方法进行调理。


保护关节要有好的生活习惯


正确的生活饮食习惯或运动,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饮食调理应营养均衡,可以适度摄取含钙、含铁或蛋白质食物,有助于维持骨质强度、降低炎症反应,减缓关节炎症状。将一些中草药如桑枝、杜仲、桑寄生,加入生姜、红枣煮水喝,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


建议患者多出外晒太阳,因透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身体吸收之后会转化成维生素D,能协助人体钙质的吸收。当然,适量的运动如骑脚车、游泳也能提高人体骨密度水平,减少钙质流失。


科学的关节训练有助关节健康


1
大腿伸直

坐在椅子背靠椅背,一条腿的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呈90度,另一条腿伸直,脚尖向上抬,默数5下后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复做20次,每日2~3次。


2
靠墙半蹲

只需靠墙半蹲保持这个动作,默数10~20下后站直。如此反复做20次,每日2次。


3
直腿抬高、后腿伸直

仰卧于床或地面上,缓慢抬举腿部,离地面约一尺高,维持膝关节直伸,数到20下后放下。俯卧于床或地面上,缓慢将腿向后上方伸直,数到10下后放下。两腿反复做,每回做20次。接着俯卧小腿呈90度,维持此姿势慢数10下后放下(脚踝最好绑上5斤左右的沙袋,这对于关节活动度差的患者来说,既可以锻炼肌肉,又可逐渐使关节恢复屈伸)。


4
直腿拉直


用厚毛巾卷成筒状,置于腿部膝盖下方伸直,面朝上平躺。维持此动作10秒,反复做20次。此动作适合关节不能伸直的患者。


5
毛巾拉伸

坐在床边,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伸直,双手向前拉,数到10下后反复做10次。另用毛巾围在脚心处做拉伸动作,维持此动作10秒,反复做10次。


坚持穴位按揉


按揉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特定穴位,每个穴位揉5~10分钟,以感觉局部酸胀为佳。


1
阳陵泉穴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高骨稍前凹陷处。刺激此穴可以疏通下肢经络,改善小腿无力、疼痛等异常感觉。


2
犊鼻穴、内外膝眼穴

犊鼻穴位于屈膝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内侧凹陷处为膝眼穴。刺激此二穴可增加关节内血液供应和润滑液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
血海穴、梁丘穴

取穴时下肢绷紧,在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外为梁丘。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配合股四头肌的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抬腿无力、屈伸困难效果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