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阻止你变得富有的3个固有习惯!

 妖城主 2017-12-05


 

阻止你变得富有的3个固有习惯!什么样的固有习惯会阻止你变富有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类问题?

 

提起财富自由,在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有丰厚的财产,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想干就干嘛,很自由,很潇洒,但这样真的好吗?胡适先生就是个例子。

 

1、不重视不管理金钱,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

 

著名学者、教育家、外交家胡适先生,他的一生一直处在社会的上层,在步入中年以前,一直收入丰厚。在1917年,27年的胡适留学回国,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一职,月薪280银元。那时候的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0多元,也就是说他的月薪为11200元。此外,他还有稿费和版税的收入。

 

1931年,胡适从上海回到北大,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月薪600银元,那时他的著作更多,稿费和版税更加丰厚。据估计,他每月收入有1500银元,不过那时候的银元稍微贬值,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多元,也就意味着他的月收入为人民币45000元,年收入为50多万元。

 

赚得多,自然经济消费就上去了,他家住房十分宽敞,雇有6个佣人,这是今天的中国知识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但胡适并不注重理财,不注重金钱的管理,也从没想过这件事,经常吃干花净,常年并没有积蓄。时间追溯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步入中年的胡适经济生活变得拮据起来,可以用潦倒来形容,这个窘境并持续了一生,到了暮年,他每次生病医药费都告急,总是坚持提前出院。后来他多次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这句话是多么令人深省啊!

 

2、了解存钱、理财的重要性,却从不立即采用行动

 

曾经遇到过一位理财师,在帮助客户解决财务困境上,游刃有余,他也知道“每月至少存下10%的收入”、“将一定比例的钱用来投资”、“在投资的时候尽量长期持有”等,但郁闷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自己的财富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发现,他虽然精通理财这方面的知识,但始终不采取行动。相比较成功人士,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无外乎行动力都非常强,即使是致富这件事也不例外。

 

其实平凡的人并不缺少梦想,甚至有更加详细与清晰的计划,只是,大部分人缺少行动力,也惧怕承担风险。而优秀的人则先是习惯深思熟虑,但很少夸夸其谈的四处张扬,而是考虑成熟后马上去行动。


3、缺乏使用金钱的良好认知和习惯。

 

说实话,我对于金钱的认识很多都是源自于父母,即使在成年后,也在遵循父母所教导的金钱知识。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要乱花钱”“要把钱存起来”等。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很喜欢过年,因为能收到很多利是,数压岁钱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时刻,看谁少谁多,多的一方还能耀武扬威一番,想想那时候还挺有趣的。

 

收到的压岁钱我们都不舍得花,因为爸妈跟我们讲过,要用这些钱来读书,花光了就没办法读书了,以前就是这样被爸妈“恐吓+威胁”过来的。以致于我们从小就压制了自己的欲望,只顾着存钱,仿佛会存钱是件很光荣的事,特别是把压岁钱拿给爸妈时,会跟弟弟争着说“我存的是最多的!”

 

反观现在,才发现父母最常教导的那些金钱知识是错误的,如果完全按照小时候对待金钱的方式,是很难致富,甚至会无法健康地和金钱好好相处,因为单纯地储蓄并不能提升金钱的价值,就如同一堆砖头,不运用起来,不加上水泥、钢筋等,是无法建造出舒适的房子。

 

穷人与富人的区别在于,穷人有了钱就会只顾着消费,只顾着享乐;而富人却懂得资产配置,平均分配投资的钱与让自己快乐的钱,他们知道哪些钱该用于投资、哪些钱该用来玩乐,他们也不会随着心情波动来使用金钱,而是会想方设法利用金钱建立更多的资产。

 

想起李笑来老师说的,个人达到财富自由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步要走,下一步是“家族财富积累”,后面还有“财富管理”,再后面还有“家族传承”,所以,你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把财富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能力传承下去。而你现在要做的是培养自己打理财富的能力,不管是钱多还是钱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