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HeatherGuo0088 2017-12-05

本报告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入手,将金融科技分成系统、支付、信贷、金融和生活五个部分,分别核算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通过不同企业案例和未来布局的梳理,为您详细解读中国金融科技未来可能产生的竞争格局!

金融科技的意外爆发

终于有一天,

行业回想起那曾经被遗忘的力量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造就了用户为王的商业逻辑。在这个逻辑中,最常见的企业战略就是将已掌握的资源,迅速转化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之前,互联网的用户红利尚存,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意识到互联网很重要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体验上投入重金。但是进入2016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人口红利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增速降到10%以下。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各巨头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用户之间的迁移成本巨大,用户规模这个层面,所带来边际效应降低。

展开剩余91%

这样,就使得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在舆论和全球整体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下,科技的重要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了凸显和放大。并且,在中国政策导向的客观推动下,金融科技在中国,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金融科技发端于金融IT系统,

未来将构建“无金融”社会

实际上,金融科技虽然是个新词,但却是个相对古老的行业。早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金融行业就已经引入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只不过那时金融科技仅作为传统金融机构IT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不受重视的基础设施。而随着支付和P2P的出现,金融科技从后台系统渗透到了金融的核心业务。并且,随着其它技术手段的丰富,科技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将使得金融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最终实现无金融社会。

作为衍生价值出现的金融科技,

尚需依附实际业务

与国外不同,中国金融科技的起始点并不是金融科技行业本身。金融科技这个词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存在的,这种以战养兵的发展模式导致目前科技还需要依附实际的金融业务,很难独立存在。这也给了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一种额外的价值,使以往以业务规模论英雄的评判模式,逐步向单位产值方向转移。

对行业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它给了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崛起的契机,但同样也加速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整合。在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客观环境使一部分非金融科技企业可以迅速在金融科技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巨头对各方面资源的吸引力,已经让它们成为了左右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因此未来,巨头之外的广大金融科技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必然存在两条道路:自我壮大和被收购。

金融科技发展暗藏风险

2020年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

2016年,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在这些业绩的背后潜藏着更大的业务空间,互联网短平快的特点,在交易规模上实际可将存量市场放大数倍。而且伴随着互联网高频的特点,金融科技的长尾价值将得到凸显。预计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艾瑞预计,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将更多的参与到优质资产生成的过程中。

以金融业务流程为主线的产业链构成

不同于其它产业,金融科技所服务的对象并不直接与客户金融行为相联系,在多数场景下,金融科技更类似于一种基础设施,在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辅助金融机构提高业务效率。所以金融科技的产业链应以金融业务流程为主线构建。

中国金融科技需摆脱互联网金融的母体,

才可迎来爆发

一如本报告开篇提及的内容,在行业待兴之初,只有关注被市场验证的金融科技平台,才能够避免鱼龙混杂对行业带来的潜在伤害。2016年金融科技概念非常火爆,但是2016年中国科技营收仅4213.8亿元,整体增速下滑至42%,预计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这一增速。究其原因,艾瑞分析认为:首先,互联网金融收紧,尤其对网络信贷行业的收紧,导致绝大部分围绕网贷行业的科技企业营收萎缩,影响了行业增速;其次,金融科技的定位,这一原因与互联网金融收集相辅相成。金融科技服务于互联网金融,更偏向于金融业务的后端,所以其增速并不会像行业增速那样快;最后,转型尚需时日。金融科技脱离互联网金融而独立存在,意味着更加科技化的商业生态已经形成,对于尚处发展初期的金融科技来讲,这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一旦行业独立生存,居于主导地位的科技企业才能获得产业链中最丰厚的利润,进而推高行业营收规模的增速。艾瑞预计这至少需要5年时间。

信贷与理财依然是最重要来源

2013年之前,金融业IT投入是金融科技行业相对重要利润源,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虽然整体行业的利润还在缓慢增长,其在金融科技整体的占比已经微不足道了。2013年后,金融的核心“存贷汇”业务中,所包含的技术元素越来越多,其行业本身所获得利润,得以浸润到金融科技领域。未来只要金融行业的内涵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金融科技的利润源就依然是传统金融业务。不过目前,金融科技各细分领域商业模式比较简单,行业整体的发展需要在内涵和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

应该给予科技平台足够的耐心

对于金融科技行业来讲,从业门槛比之前显著提高。因此在初期,IT系统的构建成本是阻碍金融科技公司或者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业务起步的最大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庞大,制度复杂,只有充分相信金融科技能力的领导,才有可能在庞大的机构内推进和升级业务。症结在于大企业的通病,即效益论。目前市场上自主研发系统鱼外包研发相比,3-8个月内外包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但基本在8个月后,自主研发的成本优势得以凸显。但是8个月的时间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十分尴尬。一方面时间尚短,技术平台尚不能发挥全部实力;另一方面时间又太长,以至于体质内部会产生大量质疑之声,最终使项目夭折。艾瑞认为,企业要给金融科技平台或内部项目足够的耐心,以发挥其全部实力。

金融科技平台案例

网易金融:金融机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

网易金融是一家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认知智能 等前沿技术,致力于风控、资产管理两大核心金融领域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是网易集团拓展其金融疆域的核心平台。致力于解决三大问题: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短缺。

目前,网易市值位于400亿美元左右,旗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成为进一步拓展集团公司盈利的渠道来源,也是完善多元生态,对数据、用户和渠道进行交叉、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通道。在网易公司年度营收从百亿迈向千亿的时代,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招商银行:因您而变

招商银行在互联网领域的脚步,始终处在在我国商业银行前列。在银行业还处于网点混战的年代,招商银行以其优秀的电子银行产品,迅速占有市场。时至今日招商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电子产品的标杆型银行,对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2016年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招商银行分别在零售和对公业务上发力,推出不同的金融科技产品和业务,并在市场上引起热议。

其中,摩羯智投作为广泛吸引眼球的投资型产品最受关注,在国内智能投顾尚处混沌状态时,招商银行凭借其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对用户数据的敏感度,于2016年底推出摩羯智投,将人工智能与量化交易应用到中国金融行业最核心产业。不过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摩羯智投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与其出身于招商银行密不可分。

百度金融:让人们平等便捷的获取金融服务

百度是互联网BAT三巨头之一,从外界普遍对三者的差异上看,百度是技术能力较为突出的一家科技企业。技术在百度体系内能够得到最优的集团资源扶植,因此当下火热的金融科技领域亦会受益。在2015年12月14日,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成立之初,百度金融就树立了明确的科技理念,即致力于成为一家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升级传统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梦想。

未来金融生活蓝图

金融科技发展将从金融业务本身,

向提高效能转变

目前金融科技行业,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还必须结合在一起看待,这是因为目前金融科技的核心力量,集中在金融最核心的业务领域,比如信贷、投资与理财。在金融科技跟随金融业务流贯穿全部金融业务时,会发现在金融业务的不同环节上遇到的阻碍更大,主要体现在系统对接、兼容性和人工介入三个层面。而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系统的构建得以解决,所以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上,就出现了更多为解决金融效能问题的技术。

因技术同源性而带来的金融回归

中国金融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很奇怪的弊病,那就是过度集中于金融专业领域,以至于专业到脱离用户,脱离市场的程度。而今年火爆的消费金融乃至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与用户生活或企业商业行为息息相关。金融科技服务与金融行业,但是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金融科技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会将各个环节纳入金融科技优化的环节,所以其不可避免的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因此,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不同技术间天生的亲和力,会将互联网金融回归至实体经济里,通过结算、生物识别等技术,将金融主体和服务主体联合在一起。

智能投顾与量化投资,助力未来金融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极大提高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效率,这对于谨慎的金融行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变革。即便是在金融基础设施和用户素养都比较高的地区,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过渡到智能化的“无金融”社会。但是从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状态上推测,以下三个方面将最终使人类过度到“无金融”社会:

大数据获取与智能算法的逐步成熟,都使得金融从业者有更多,更加精准的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并找到相应的资产匹配,解决了金融资金融通的最基本职能;

通过生物识别和多种数码与现实交互的技术搭载,用户日常交易亦可通过交易行为背后,金融机构的对接替代各类资金收付的交易过程;

智能化金融将原有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从机构缩小至个人。日常交易智能化逐步演变成投资智能化,摆脱以人力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束缚,实现“无金融”社会。

来源:艾瑞咨询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我们【NobleClub慧贤尊】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文章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Fanny Chan

Fanny Cha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