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位数众数 教学设计

 陈家莹 2017-12-06

      20.1.2中位数和众数

              柳河三中:陈家莹

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以及中位数和众数在分析数据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均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在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学生更易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初二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作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节课采取讲练结合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问题1  本超市现因业务需要招聘员工若干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1000元,愿有意者前来应聘。

一个月后,灰太狼只领到600元的工资。

灰太狼很生气,找喜洋洋诉苦

同学们为灰太狼分析一下原因?

 

该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I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00

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是否欺骗了灰太狼?

2. 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为什么?

3.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职员实际收入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中位数和众数,同时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和众数是如何反应数据的。

 

二、探究新知

我会做

1.     下列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7    5    4    8    5
28   2   4   8   9    6

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中位数定义: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

下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7    5    4    8    5

28   2   4   8   9    6

注:中位数可以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以不是该组数据中的数。

探究: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尺码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

1

5

5

11

7

3

1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解: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cm的鞋销售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cm的鞋。

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呢?

给出众数的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

求出各组数据的众数。

11112343434565680

23233333345454567

注:1、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唯一。

2、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优缺点分析

平均数

优点:所有的数据都参与运算,它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

缺点: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

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众数

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小组探究、交流总结出中位数的特点,进而得出中位数的定义。

 

 

 

 

 

 

 

主体活动,探索中位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三、新知应用

第一关

1)一组数据中间的数称为中位数。(  

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是唯一的一个数。     

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以是同一个数。(     

第二关

. 小林班上有30个同学,其中有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为2分和10分,还有5 90分,2280分,小林得了78分,小林在得知班平均分后,告诉妈妈说自己呈中上水平。

1)求出小林班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你觉得小林撒谎了吗?

3)你认为哪个数能代表该班的中等水平?

学生个别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进一步巩固中位数和众数基本概念.

四、反馈练习

课本136    56

 

学生完成后到黑板上板书

讨论总结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1.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定义: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1

 

 

【例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