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心悦诚服.doc

 梦中公园 2017-12-06
            让孩子心悦诚服 教育贵在精准 尹建莉 杨杰年龄比我小,但我们已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了。对家庭教育的共同热爱,对这份工作的不断探索,让我们一直彼此欣赏,互相激励。 她从北师大毕业时,就已明确自己要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我曾经在心里暗暗为她捏一把汗,她能胜任这样一份工作吗? 她后来的工作当然很好地回答了我的疑问,不但胜任,而且游刃有余。每次读她这些在工作中形成的细腻的文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她总能从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教育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温暖细腻的分析,给出恰到好处的对策。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一切都显得那样轻灵与娴熟。她对教育尺度的拿捏,简直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杨杰工作的出色,“精准”这个词应该是最合适的。 这部书中,杨杰自己也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准确性。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水准。这就仿佛乒乓球,拿起拍子谁都可以打几下,但那都是业余的消遣,能成为世界冠军的选手,则是因为他们能精准地处理好每一拍球。在对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杨杰常常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读者一定会感到好奇,她的精准程度来自哪里呢?我想,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天赋和悟性。所谓的天赋,说到底就是一种喜欢,凡事喜欢就是天才,杨杰是我见到的对教育真正充满热爱,真正执着和坚持的人,我非常想说,或者说想预言的是,她就是为教育而生的。 现在教育类书籍很多,谈理论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几乎谁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最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融入自己的行动。可以说正是“实践”这个硬标准,检验出了谁只能谈教育,谁真正可以做教育。 杨杰“做教育”的能力表现在她的工作中,也体现在她所写下的这些文字中——那些让家长晕头转向的问题,她居然可以一目了然;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她的手中可以一步步解开!我想,这种天然而精准的直觉,是她今生最大的财富。她像一座桥梁,用自己的工作,联通了家长与孩子的心,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唤醒童年的记忆,用孩子的心,去理解孩子。 她的确有做这项工作的天赋,但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更因为她个人的努力。有一个理论叫作“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大致的意思是,任何人想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都需要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所谓“精深练习”,指的是目标清晰、方法适宜的专门练习。如果用这一理论来衡量,她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时间,远超过一万小时。特别是教育咨询工作,是磨炼教育精准程度的最佳途径。当然,我们未必迷信“一万小时”这个具体的数字。我想,这个理论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成就都自有它的来路,在每一种才华和能力的背后,都隐藏着踏实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在这本书里,杨杰通过非常具体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教育孩子应有的思路和状态。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很多教育的“妙招”,相信这些妙招可以给家长们很多启发。但我想,“支招”并不是她写书的初衷。她呈现的“技巧”,说到底是教育精准度的具体表现,这背后,是她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所形成的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是她真正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深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她书中最迫切要传达的东西。 这几年,杨杰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和实践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影响了不少家长;相信她的书会影响到更多的家长。一个在教育之路上有心、有力、不断坚持的人,注定会走得更远! 等花盛开,看树长大 ——留住教育的初心 在咨询中,常常遇到亲子冲突的场景。让人吃惊的是,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家庭,亲子之间事由不同,性格不同,但冲突的方式竟然如此雷同,仿佛被统一培训过。比如,因为孩子错了个题目,家长就数落孩子不认真、心不在焉,然后历数孩子的种种不是。最后,发现孩子依然没有改进,甚至还有消极对抗的苗头,便怒不可遏。 这些父母们事后冷静下来,就事论事地分析,也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但是当时却怎么也控制不住火气。 明知道不该发火,却又控制不住自己,这是许多家长的真实困境。 为什么有一部分家长格外爱发火? 表面上看是性格使然,仿佛天生如此。 此类家长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小事,慢慢地,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心理需求便呈现出来。我发现,一个人童年的心理需求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他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对别人有各种期待,渴望对方主动满足自己。一旦对方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就会有挫败感,并且心生埋怨。这种期待特别容易指向孩子。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内心富足的人,往往无法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于是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以孩子做错题为例,父母的心理需求是:孩子要知错就改,并且要避免重犯,还要态度诚恳,就算被批评也要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的心理需求则是: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就算犯错也会被接纳,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改错,并且能得到必要的帮助。从理智上讲,我们都知道应该满足孩子,而在事实层面,许多家长首先选择满足自己,通过批评和责备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