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成就,来源于家长最大的支持

 李功随 2022-03-14

【棒熊专栏】

孩子的成就,来源于家长最大的支持

原创作者|阳光普照

“宝贝,加油,你行的,试试站起来走几步!”于是,孩子鼓起勇气,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宝贝没事,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你可以的。”于是,宝宝感受到了鼓舞,自信地爬了起来。

这些积极的话语是不是很常见?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父母都会用肯定的态度引导孩子。

可是,当孩子从初中迈向高中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面临选择时,父母总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行让孩子听从安排。

孩子畏惧父母不得不屈服。但内心有了怨气的孩子,只会浑水摸鱼,最后落得资质平平。

图片

就像《柏拉图论教育》上说的:“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父母压制了孩子的天性,既埋没了孩子的才华,也给孩子留下人生的遗憾。

只有父母的支持,孩子的潜能才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成就孩子。

01

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兴趣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他就是他自己,不再属于任何人。

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家庭教育做的好的父母,擅于挖掘孩子的天赋。

图片

同学晓哲在初中时,数学成绩经常不及格,这让父母头痛。虽然晓哲进了数学培训班额外学习,成绩也略有进步,但效果平平。

有一次,妈妈在收拾晓哲的桌面时,发现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画了许多表情丰富的小人。

妈妈刚想斥责晓哲学习不专心,可作为教师的她意识到,孩子的天赋不可打压。

妈妈提出给晓哲报名美术培训班,但是发现其他学科有不及格的,会立即停止他绘画。晓哲激动地跳着说:“保证完成任务。”

晓哲非常努力地学习绘画,因为喜欢,所以感觉很容易,进步也飞快;为了能继续学画,他也专注每一节文化课,成绩冲上了全班中上游。

后来晓哲考上了知名美术学院。

图片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孩子的兴趣是由自己探索出来的,家长包办不了。

父母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去感受和自我摸索,激发孩子的禀赋。

孩子的天赋禀性一旦被唤醒,便会发愤图强,努力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

02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获得男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说:“父母能来到现场看我的比赛,我特别特别激动,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凝结了父母的心血。

图片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教育案例。

杨杰的父母均是普通工人,爷爷常年卧床,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生活压力非常大。

忙于生计的父母无法顾及杨杰的成长,让杨杰倍感孤独,且胆小怯懦、不爱发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杨杰只要考试成绩不及格,妈妈对杨杰就是一顿责骂。可是妈妈光批评却很少亲自督促作业,杨杰的学习更落后了。

图片

班主任家访后,邀请杨杰父母参加 “智慧父母教育沙龙”活动。父母这才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光凭指责,更要用心和行动。

回到家的父母开始反思,哪怕再忙其中一人也要腾出时间,辅导杨杰做作业,还约定每月至少带杨杰玩半天。

开始杨杰的问题很多,父母会一边打电话和老师沟通,一边帮孩子改正。父母的转变,特别是妈妈再也没有火冒三丈,给了杨杰极大的温暖和激励,让杨杰越来越阳光开朗。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容易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和斗志。

父母是孩子眼里唯一的依靠,对孩子发脾气,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产生失落感,严重的时候充满绝望。

父母用心与孩子互动,孩子能感受到爱和重视。这种内驱力,促使孩子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耐心与鼓励是孩子积极上进的武器。在爱的陪伴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有爱心,有自信,懂感恩。

图片

03

能给孩子支持的父母,要做到这三点

有父母的支持,孩子长大后,才有能力到社会上独自闯荡。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

一个上四年级的孩子,想做一名小记者,成功报名了通讯社。结果开课一周了,她没有去报到,而是学了芭蕾舞。

没过几天,通讯班的老师遇见了她,并问她为什么不去上通讯课?

原来是妈妈当时谎称孩子的通讯班资格被取消,不允许她成为小记者。

此时,孩子内心对妈妈是有怨气的,每当妈妈又想给她做选择时,孩子会旧事重提,加重母女矛盾。

有句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只会伤害孩子。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不管学什么,有兴趣才能学进去,成绩才会优秀。

其次,父母要学习育儿知识。

正所谓:“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们不可否认,很多父母都是成功人士,在自己的领域或多或少有所成就。但是在育儿这件事上,却是第一次。

从孩子生下,到18岁成人,孩子长大,时代也在进步,父母教育的理念也要跟着进化。

父母教育孩子,要多参考不同年龄阶段的育儿资料,不能一成不变地,只沿用我们父母自己小时候受教育的经验。

懂得教育理念的父母,远远胜过那些毫无方向,最后因教育方式不正确,耽误孩子一辈子的家长。

图片

最后,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正面管教》中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我们不能替孩子去适应社会,不能替他承受他本该需要经历的磨炼。”

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一下,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比如孩子每天总会多赖床五分钟,然后家长帮孩子拿书包、系鞋带,把孩子推上车,每天上演相同的动作。

与其这样,不如索性让孩子试一试迟到的滋味,孩子体验到迟到带来的结果是痛的,就不会睡懒觉了。

图片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没有任何作用,只有孩子自己撞了南墙,得到了教训,才能学会服从“自然法则”。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让结果去教育孩子。孩子在试错后,会思考,就能成为一个勇敢有创造力的人。

04 

写在最后

图片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奋力托举的父母。

聪明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会以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天赋。

孩子自身释放出来的天赋,父母要趁势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越学越有劲,最终成为孩子的竞争优势。

父母耐心的陪伴和激励,喷发出爱的力量,是激发孩子勤奋的驱动力。孩子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以回报自己最信任最依赖的父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一张白纸,在纸上是胡乱涂抹,还是画出精彩绝伦,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行为。

聪明的父母,能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触及父母陪伴的美好,支持孩子的选择,最终成就孩子。

图片

作者简介:阳光普照,不做任何人的公主,只做自己的女王;我是一个喜欢独自享受阅读、写作听音乐、喝茶,内心充满阳光的摩羯座龙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