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究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总是在追求着速度,很多时候,吃饭都是快餐解决。但是这些食物,穿肠而过却不曾在舌尖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真正能让人们记住并怀念的美味,往往是一些愿意慢下来沉淀自己的老店。 南昌有许多的老店,深藏在人们的心中。不论你何时想吃,它都在那等着你。经过时间的洗礼,好味道却始终不变。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美食,不应该为人所遗忘。 于是,我们开创了南昌老店这个栏目,每周穿梭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将它们记录下来。 十二期过去,南昌老店第一季告一段落,这些老店,你都去过吗? 37年 在市区最繁忙的路段,八一大道旁的孺子路电信大楼对面,有一条小巷子,里面藏着南昌最老的煎包店——董胖子。 许多在附近工作和生活的人,都会选择来这里买一份煎包当早餐。为了应对每天庞大的买早餐人潮,老板凌晨三点半就要开始准备。 来买煎包的人络绎不绝,出一锅卖一锅。即将出锅的煎包,泛着微微金黄的光,包底脆,皮子韧,老板把火候掌握得十分精准。 刚出炉的包子端上桌,还能听见“呲呲”的油水声。夹起来沉甸甸的,面皮柔软松嫩,底部金黄酥脆,肉香四溢。 35年 在大众商场对面的包家巷的小岔路里,藏着一家春洪猪血店,就是许多人口中的那家“大众旁边的猪血粉”。 很多人是吃着这家的猪血粉长大的,到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 每一份猪血都是将新鲜的活血滚入沸水之中而来,又嫩又滑的猪血,轻轻一夹便会碎。 32年 还是在包家巷里,从春洪出来,再往里走一小段,就是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驻守了32年的眼镜子煎包汤包店。 招牌产品是煎包和汤包,特别是煎包,还有一个单独的窗口供你打包带走。 一粒一粒包子整齐地码在锅中,加一点水,再盖上锅盖。过个几十秒,盖子一掀开,那煎包的香气便扑面而来了。 金黄的脆底,看着就十分诱人,吃的时候可得小心,别让里面的汤汁流出来,不然真是浪费了! 30年 在八一桥底下,有过一家十分有名的餐馆,叫小东方,相信知道这家店的南昌人肯定不少。后来遇上城市改造,店面拆迁,它便只能搬走。 这一搬迁,并不是简单的换了个地方,老板直接给来了个大升级!曾经破旧的馆子店,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大气的门头、显眼的招牌,让人不敢相认。但是招牌上的“原八一桥”四个字,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小东方的特色之一,就是这盘啤酒鸭了,地道的南昌风味。鸭肉与啤酒一起大火烧煮入味,不但去除了鸭腥味,还增添了一股麦芽香气,使得鸭肉的味道更加独特。 老竹屉、荷叶底,配上黄豆,小东方的粉蒸肉还是和记忆中一样。软糯的大肉块带着荷叶的清香,丝毫不会觉得油腻。 29年 不到六点就开门的老左炸酱面,是珠宝街上人气最火的老店。店里只卖3种食物,粉、面、汤。 在用餐高峰期,可以花1块钱买个叫号牌,买单的时候老板会少收一元。 面条筋道弹牙,加了洋葱、豆芽、豆干等辅料,还可以另加牛肉、牛肚、猪肝......非常符合南昌人的口味。 搅拌均匀后尝一口,杂酱的鲜香,让人永远都吃不腻! 28年 高师傅的拌粉,就算你没去吃过,也肯定在朋友圈见过吧,实在是太有名了。经常是上午11点多去,店里还是坐得满满当当的,甚至还要排队。 来店里的人,几乎都是一碗拌粉、一盘汤包、再来一碗汤,这可以说是标配了。 没有秘制的调料,都是常见的那几种,但吃起来就是比较特别。 赶紧动起筷子搅拌,让每一根米粉都沾上酱料,咸辣又有韧劲的米粉,吃起来真的太爽啦! 25年 走进建德观街大概一百米,左手边的下水巷口,有一家老太婆小吃店。老板奶奶55岁的时候才开了这家小店,到如今她已80岁,这家店就在这里安稳地待了25年。 一到饭点,在周边工作的人和附近的居民便准时到来,破旧的小店,顿时充满了人气。 炖猪肘是这里的头牌,端上桌的时候还腾腾地冒着热气,轻轻一划就开,入口无需用力咀嚼,肘子肉已如果冻一般柔软。 蹄膀的最佳搭档就是这碗咸菜炒饭了。米饭粒粒分明,被蛋液染成金黄色,里面还有细细的香肠粒,满是家常的味道。 老福山旁边的站南巷,可能说出来大多数人都不熟悉,但是一提到秋香油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秋香”是第一任老板的名字,1992年开张,原本只是一个小推车。中途历经几次拆迁,辗转来回后,终于在去年7月份搬进了站南巷的这家小店里。 油炸大概是伴随着每个南昌人长大的食物。小学放学后,同学们总是三五成群地溜进校门口的油炸店,买上几串,再结伴回家。 油炸脚板一直是我的最爱,还有炸包菜,每次吃油炸必点!刷上秋香的秘制辣酱后,香辣有味,一口接着一口,那叫一个欲罢不能。 24年 从电信大楼旁边一条叫仁寿里的小巷子走进去,没多远就能看到一个亮着的LED屏。右转进去,便能找到老丁水煮。 24年,味道始终如初。曾经一度想要关店享清福的老丁和丁夫人,因为老客们的强烈要求,于是决定继续开下去。 豆泡、肠结、藕丸、海带结......光是看到这些,就会忍不住吞吞口水。在这样寒冷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又火辣辣的水煮,真的太温暖了。 店内镇店之宝已经由原来的“四宝”进化为“七宝”:心肺、蹄花、卤蛋、鸡脚、肺管、鸭胗、猪皮。红油发亮的七宝在灯光下油光闪闪,十分诱人,有机会一定要全部吃一吃。 22年 1995年,山村饭庄在八一桥下的塘子河起家,朴素的两室一厅,做的是周边街坊最爱吃的南昌土菜。2001年闻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于是搬去了下沙窝,这一待就是14年。 后来又遇上棚户区改造,店铺便迁至灌婴中路华东干货商贸中心,如今已经是第二代传人了。 红烧石鸡是当之无愧的招牌菜!不得不提的是山村饭庄做石鸡的大厨,这道招牌菜他烹饪了15年。 鸡脚也是不可错过!先将鸡脚炸至虎皮状,然后卤2个小时,再大火红烧收汁,3种不同的烹饪方法相结合,使得鸡爪口感软糯又不失Q弹,汤汁浓郁,鲜辣过瘾! 20年 在南昌有一家手艺传承了20多年的油饼店,365天不休息,还天天都排队,相信老南昌对这家店都不陌生,它就是天天大饼。 老店总是免不了搬迁,现在的天天大饼开在孺子路和象山北路的交叉口,去年双12以前一直在渊明南路上。其实再之前,还有过一个路边小摊。 店里只有3款产品出售:3元的韭菜饼、5元的全肉饼以及1元的菜合子。这些饼老板足足做了20年,手艺早已炉火纯青。 韭菜饼绝对是进店必买,说是韭菜饼,其是馅里还加入了手打的猪肉泥,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出锅后的韭菜饼,外脆里软自是不必说,一口咬下韭菜香和肉香相互交织,油润却不油腻。黄绿相间的,让人忍不住立刻把它整张吞下。 在渊明北路的尽头,有一家水饺店。20年前,老板于大妈的儿子娶了一个南昌媳妇,于是她们举家从沈阳搬到了南昌。因为吃不惯南方的食物,就开了这么一个饺子馆。 每天清晨6点,于大妈就会起床去附近菜场采购新鲜食材,邻居们买菜经常都能碰见,所以时间长了,大伙儿都十分放心大妈家的饺子。 拳头一般大的饺子,跟别的店的绝对不一样,东北水饺讲究的就是面皮筋道,肉馅饱满!这么好的饺子,每天都能卖出1000多个! 除了饺子,大妈那里还有各种东北的美食,小鸡炖蘑菇、拌桔梗、土豆炖牛肉......绝对值得你去尝试! 这些老店,陪伴着我们成长,几十年风雨不改。它们都是属于南昌的记忆,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化。也许慢慢的,它们会消失;也许它们会坚挺着,成为百年老店。无论如何,这些味道,都值得我们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