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梦颖
分析一个事物的产生,首先要分析它的起源,关于婚姻制度的产生,我们可以搜出来的答案是:这是个私有制的产物,男人们为了让自己的血脉清晰,便于遗产的继承,归纳起来就是男人们发明出来了这个产物。 在这个产物里一直存在着一个交换,即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交换,女人负责人口生产,男人负责物质生产,分工相对明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两种基本生产,这两种生产诞生了两种本源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 因此古代的男人认为养家糊口是男人的本职,女人认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提供了经济的援助,女人就必须为男人生儿育女,奉养公婆也不过是这种制度的派生产物。这是妥协,也是一种契约,在这个契约里彼此得到了一些补偿,这种补偿就让这个制度得以长期延续,可见能够存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这个契约要想继续维持下去必须满足其中的必要条件,就是其中的甲乙双方都能够维持平衡的状态,双方都要有所付出有所得,可是如今的社会已经把其中的要素打破了,自从女人们走上社会,拥有独立的经济开始这个制度就悄然的走向分崩离析。这种契约的打破不仅仅是女人们的努力,还有男人们的推动。 一种制度的打破必须要另一种制度来替代,于是如今的女人们敢爱敢恨,可以为了心上人远走天涯,也可以在爱情离去时继续自己的行程,她们越来越为自己而活,只有遇到自己中意的人才肯抛却自由身。原来男人认为女人从一而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今天女人们会说那也要看你对我有多好,也要看本姑娘是否乐意。因此如今单身的女性越来越多,甚至不乏一些计划终身不婚的女人。 看看各国的统计数字,德国有1/3的人年轻女性表示不会结婚;日本25-29岁的女青年未婚率高达59%;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韩国正式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在中国,“我们只恋爱,不结婚”的口号在80后人群中甚嚣尘上…… 婚姻在女性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必定如美国一样拥有大量的单亲妈妈,美国人口统计显示,2011年生孩子的410万女性中,36%未婚,单亲家庭逐年递增,其中,在20岁至24岁年龄段,未婚生育女性比例更是高达62%。 这是个趋势,当这种趋势成为主流所有的制度和保障都会逐渐向这个趋势靠拢。它并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回首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你会发现曾经我们固守的很多东西最终都被推翻了,曾经的长袍马褂,曾经的长辫子,还有曾经被人们赞叹的三寸金莲,你还会留恋吗?历史总会给到我们出乎预料的结果。
幸福跟结婚的关系并不大,幸福只和自己的状态有关,婚内未必幸福,单身未必不快乐,我的幸福我做主!这才是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如果说男性创造了婚姻制度,那么女性将会让这一制度解体。女性经济完全独立的时代,婚姻会退出主流社会。两性发展的最后模式是男女在物质上各自独立互不侵犯,爱情是唯一的理由,婚姻制度解体,婚姻让位于爱情。她们会为了爱而选择与男性同居,也会为失去爱果断离开男性而重新选择。有人也许会说那时候还会不会有婚礼,我想应该有吧,必竟身披洁白的婚纱还是每个女孩们的向往,不同的是那只不过是个仪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
|
来自: 草木青青33 > 《社会杂谈/植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