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节《小团圆》

 昵称463039 2017-12-07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小团圆》第七章,191~208页。

在共读的同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你最亲近的朋友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可以忍受不拉黑的底线是什么?

《小团圆》中除了自述人九莉,最先出场的人物就是她的朋友比比。

有人说张爱玲是块怎么暖也化不开的冰,冰冷的物体自会有意识地靠近温暖,所以张爱玲最亲密的朋友往往是热气腾腾的,比如苏青,比如比比的原型炎樱。

炎樱本名法提玛,是个家在上海的混血儿,父亲是斯里兰卡人,母亲是中国人。

张爱玲曾报考伦敦大学,参加由牛津、剑桥、伦敦大学三家联合招考的监考人所开办的补习班,炎樱也在这里补课。两人都被伦敦大学录取,因战事爆发,后来都转读香港大学。

补课老师介绍张爱玲和炎樱结伴坐船到香港。张爱玲的母亲素有交际手段,在送行时“极力敷衍”,重托炎樱照应张爱玲。按说两人是同龄年轻女孩,哪有谁照顾谁一说呢?

但实际上,张爱玲这个文学上的天才,生活能力几乎为零,她自己承认:“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炎樱念的是医科,张爱玲学文,但这不妨碍两人成为好友。而且大学几年,张爱玲也只交到这么一个好友。

从《小团圆》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同学几乎都是冷眼打量,讽刺挖苦居多,只有写到比比时,笔调就会一下子转入轻快。

比比把台灯放到睡袋中当热水袋用,比比对着修女唱歌,比比在飞机轰炸期间和男孩一起到城里看电影… …

俗话说出门靠朋友,对于张爱玲这种冷漠少女,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比比就象拐杖之于残疾人一样不可或缺,特别是在日本攻占香港期间,简直就是她的救星。

战时各系疏散,张爱玲被分到陌生的宿舍,没有毯子,每天拿旧杂志当被子盖。比比来看她,到别人宿舍里谈笑一阵,转眼就带回两床军用毯子。

香港沦陷后很多人想逃往内陆,有人约比比一块走,说愿意也带九莉去。从中可见比比是特别提出要带着九莉,很仗义的。

她们最终一起乘船回到上海,船票是张爱玲弄到的。天才少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弄票的过程很惊险,在张爱玲的《易经》一书中有很详细的描写。

在乱世的战火中,这就是生死之交了吧。

回到上海后,炎樱转入圣约翰大学并念到毕业,张爱玲也曾进同一所学校读书,但后来由于经济等原因辍学了。

炎樱有个殷实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上海开了家摩希甸珠宝店,后来被张爱玲写进小说《色戒》里,汉奸易先生带王佳芝买钻戒的地方就是以此为原型。

张爱玲出名后两人之间的“势”完全倒转过来,炎樱描述张爱玲的风光,说:“你不知道现在同爱玲一块出去有多讨厌……

一群小女学生跟在后面唱着‘张爱玲!张爱玲!’大一点的女孩子回过头来上下打量。”就连外国人都来找张签名。

显然两人相处时也常会夹有女生的小心思,小嫉妒。

炎樱这名字是张爱玲给取的,可见她在张心目中的总体形象,小巧玲珑,热情甜美。

张爱玲不喜欢一个人参加文坛聚会,总是带着炎樱,炎樱很能帮助她应付一些场面。

炎樱和姑姑一样,有很多奇思妙想,比如:“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

她很毒舌,评论有些女人的厚大衣:“方肩膀,直线条,就像一张床——简直是请人躺在上面!”

张爱玲以炎樱的快言快语为灵感写了很多文章 ,让我们了解到民国时有这样一位可人的女子。炎樱在现实层面上对张爱玲帮助很大,同时,张爱玲也让炎樱在精神上永存了。

林青霞说过假如男朋友为了邓丽君把我抛弃了,我是服气了心甘情愿的。

炎樱也对张爱玲说过类似的话:“我不大能够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丈夫在吻你,我怎么办——口吐白沫大闹一场呢,还是像那英国人似的非常窘,悄悄躲出去…”

两人商量了一番,认为虽然这种事情是不行的,但肯定还是会原谅对方。

可见有时对于女人来说,闺蜜是比男人更重要的一种存在。

两人幻想过的尴尬局面在本章中还真出现了。

比比到访,邵之雍热情地搬了张椅子和她对坐,恳切地告诉她大轰炸的惨状。 

两人还到阳台上去,九莉听见邵之雍问比比:“一个人能同时爱两个人吗?”

比比后来没有和九莉说起这一段。——这是闺蜜相处中一种非常微妙的情形。

不过九莉清楚,邵之雍当时另有所指,他同时爱上的,是另一个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