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唐姜店乡44个村,村庄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

 三余杂谈 2017-12-07

姜店乡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南部。乡机关驻地姜店村距县城7.5公里。 地处东经116°14′,北纬36°48′。总面积47.1平方公里。全乡有40个村民委员会,44个自然村,7369户,总人口24816人,总耕地3492公顷,人口密度为526.9人/平方公里。

姜店镇交通方便,105国道纵穿全镇,省道009线擦界而过。境内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灌方便,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镇境东傍徒骇河,中部有官道沟南北贯通,南部有尚官屯沟东西横流。基本上达到了以井保丰,以河补源,旱涝保丰收。

小侯庄

据传本村侯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定居,立村侯庄 因村小,人们惯称小候庄。

十里铺

因村距县城十华里,是古驿站,故名十里铺,1982年元月更名为南十里铺,1988年3月恢复原名十里铺.相继迁来的有:杨,毕,郝,田,张,刘,高等姓。

三 杨

本村杨氏先租杨参原籍山东省青州府临淄县人, 清朝康熙年间由城西杨老庄迁此定居,立村杨庄. 后又有林姓迁来居住,人数较多,又称林家杨庄. 民国初为区别临近几个杨庄,便以由北向南的顺序,改称此村为三杨。

鲁 庄

鲁氏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鲁庄。

潘 庄

本村潘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潘庄。

姜 店

传说历史上该村名姜林店,原址在现姜店村东,是个大村,北起辘轳道南至白家庙(今张井) 约五华里,因常、林两家设有黑店,为财暗杀过往往客, 因而被官府所灭,后有邹、常、王三户迁往现在村址,命名姜店,建村约在四百年前。

刘 平

刘氏先祖刘乐平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刘乐平庄,后人们简称刘平。

据传本村原是两村,前为蔡马庄,后为蔡家楼。建村年代无考。但肯定是蔡氏立村,现两村建在一起,统称蔡楼。

东 白

本村白氏先祖白璋、白狄兄弟二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山西迁来,白璋立村居东,取名东白;白狄立村居西,取名西白。东白遗有白璋的一张画像,据传他当时是镇守台湾的一名官员,死于台湾。

西 白

本村白氏先祖白璋,白狄兄弟二人,干清朝康熙年间由山西迁来,白璋立村居东,取名东白;白狄立村居西,取名西白。

小 董

据传本村董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董庄。 民国初为区别于大董庄而改名小董。

郭 庄

本村郭氏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郭庄。

郝 庄

明初,郝氏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郝庄。.许,王氏相继迁来,曾名许王庄,但一直沿用郝庄之称。1982年更名为许王庄,1988年3月恢复原名郝庄. 相继迁来的有:许、王、侯、杨等姓。

孙 庄

明朝永乐年间,孙氏祖先孙大友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孙庄,因村处低洼地,曾名孙海子,清朝乾隆十三年,挖井时发现井内一块古砖,上刻有孙庄字样,故此复名孙庄。1982年元月更名为孙海子。1988年 3 月恢复复原名孙庄。相继迁来的有:蒋、姜、陈、于等姓。

张 井

据张氏族谱载:本村张氏先祖张井西,于清朝咸丰年间由茌平城东北张家胡同迁来. 并以其名字立村“张井西”,后因名字难叫,人们惯称“张井”。

田园子

相传古代史上有 《蔡相公拔蔓菁》 之说,因此地土质肥沃,主种蔬菜,故名田园子。

尚官屯

木村尚氏官人于明初奉旨督迁民来此垦荒,定居于此. 故名尚官屯,现尚姓已绝后,居民之鞠,刘,于姓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登州府、宁海州牟平县迁来定居,后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 南刘则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迁来。

彭家寺

彭氏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登州府蓬莱县迁来,来时此地有一寺院,彭氏寄屠于此,故名彭家寺。

三义庙

本村薛氏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来时此处就有“刘关张’三结义之庙,名三义庙,定居后即沿用此名( 又因村小且处大村尚官屯之西,人们也惯称 “西屯”)。

王 楼

据王氏族谱和碑文记载:王氏始祖王贵,与明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 因当时王氏有财有势,村内修有楼阁,故此取名王楼。

辛 店

本村地处南京至北京的大官道上,明万历年间,有一辛氏在此开店,名曰“辛店”。后唐姓、朱姓陆续迁来,现辛姓虽绝,但仍沿用辛庙之称。

坟 台

据传赵氏先祖赵贤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赵庄,因该村后有一土岗子,相传是一皇姑坟地,人们称之为坟台,久之,赵庄为坟台所代。

廖 王

本村王氏始祖于明末由王楼迁来定居,立村小王庄. 后又有廖氏先祖廖文成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其人当时很有名望,故该村称廖王庄。后人们简称廖王。

八 刘

刘氏始祖兄弟二人刘君荣、刘世名,于明成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刘庄。 后因刘庄属八甲 ( 明朝之区化名) 所辖,故林八甲刘庄。 因故名难叫,人们惯称八刘。

柳 庄

本村柳氏先祖于明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后又迁来王氏,因柳氏迁来早,故专名柳庄。

范 庄

范氏先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立村范庄. 现范姓已绝,据周家族谱载: 周氏始祖周照远,周照南兄弟二人,原为范氏长工,后得范氏家产,定居于此,村名仍沿用范庄。

南 店

本村于氏先祖来此最早,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此村位于辛店南,故称南店。

大董庄

本村董姓始祖六户,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为六家董庄,后改称董庄,民国初为区别小董,改名大董庄。

盐 场

明永乐年间,刘氏立村于赵王河(今无) 南岸,此处是河运食盐存放、销售的场地,故村名盐场。1982年元月更名为盐场刘,1988年3月复原名盐场. 村民皆刘姓。

魏 庄

魏氏先祖魏龙,魏虎兄弟二人,干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魏龙居此,立村魏庄。 魏虎居城南白家庙 ( 即张井)。

傅 桥

博氏先祖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傅庄。直到解放后,在东徒骇河上建桥,人们才惯称傅桥。

后刘庄

本村刘氏先祖刘丙建,刘丙琪于清康熙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大哥刘丙建在此立村,名后刘庄,弟刘丙琪在今于桥立村,名前刘庄。

小潘庄

清咸丰年间,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潘庄。1988 年为区别该乡另一潘庄,此村更名为小潘庄( 原属南镇乡)。

于 桥

本村的前身是前刘庄,刘氏始祖刘丙琪于清康熙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后,于姓相继迁来,驻村西头,后发展为大地主,现本村薛姓原是于家佃户,因于家财主的地大部分在徒骇河东,为种地方便,于家在河上架一木桥,因之,前刘庄自然为于桥而代之。

郭老庄 本村郭氏始祖郭林昌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

洞县迁来,立村郭庄。 后由此分支于长郭庄, 河南郭家柳,这里便成了郭家的老根,故称之郭老庄。

栾官屯

相仿明朝大量由此移民之际,栾氏官人奉旨督迁民来此垦荒,定居于此,立村栾官屯。现栾氏已绝,居民以唐、董姓为主。

唐 楼

本村唐氏始祖唐德律,唐德焕兄弟二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村内修有南、北、西楼。故取名唐楼。

陈 庄

明洪武年间,陈姓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垦荒,立村陈庄。清康熙年间薛、孙姓迁居,1982年元月更名薛陈庄,1988年3 月复原名。

换马刘

本村刘氏始祖刘子发于明末清初由本县杓子刘迁居于此,立村刘庄。 后因村内有一要道一一小官道,官方为送信,马匹在此食宿,设换所。故人们惯称换马刘庄,现已将“庄”省去。1961 年建大队时分为换前、换后两个大队。

王 寨

明末清初王姓从琉璃寺蒋官屯迁来,立村王寨。 相继秦、陈等姓居此。

王奉庄

本村在明末由王姓立村,因这里盛产大麻籽,故得名大麻籽王庄, 后来冯姓迁来,而大麻籽绝迹,这里便更名王冯庄,日久天长,将“冯”字演变成“奉”字。

郭 庄

本村郭氏先祖郭中于清康熙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郭庄. 因此地井水苦,人们惯称苦水郭. 1982年元月恢复原名苦水郭,1988 年3 月复称郭庄。

长郭庄

明洪武年间,常姓立村,曰常庄。明末郭家从本乡郭老庄迁来,从此便叫起常郭庄,日久天长,将常沿交为 “长”。

佟官屯

佟氏先祖于明初奉旨督迁民垦荒至此,立村佟官屯, 现佟姓已绝,前佟屯居民以马姓为主,其先祖于明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中佟屯居民以王姓为主,其先祖于清康熙年间由本县海法寺迁来,后佟屯居民以郭姓为主,其先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

王 庄

本村王氏先祖王球,王现兄弟二人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王庄。为区别附近其它王庄,按其处徒骇河西岸,又名河西王。

马 庄

马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马庄。

程 庄

本村程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程庄。

仉 庄

本村仉氏先祖于明成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

来,立村仉庄. 现无仉姓,此乃石碑上载。

钟 庄

仲氏先祖钟加奉于明崇祯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钟庄。

潘 庄

潘氏先祖潘汉飚于明崇祯年间,从茌平张家胡同迁来,立村潘庄,1982年元月随大队更名为小潘庄( 原属南镇乡),1988年3 月恢复原名。

殷 楼

本村殷氏先祖殷信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殷家庄,清康熙年间,王翰林为其老师殷某某在此修建一座楼,从此人们叫起了殷楼。

小 庄

本村在清咸丰年间原是茌平县冯官屯大地主六娃娃的佃户村,按佃户尹、陈姓而名尹陈庄,后又有沈、魏姓迁来租佃,姓氏杂乱,村又太小,人们惯称小庄。

五里铺

本村原为古驿站,因距灵城(即南镇) 五华里,故名五里铺。这里的居民季姓先祖季奎先,于清雍正年间,由齐河县逃荒至此,在驿站附近做小买卖为生,后落户于此。相继又有邢、宋姓迁来,仍以五里铺为村名。

牛官屯

本村牛氏官人(始祖 ) 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人.于明初奉旨督迁民来为高唐州南垦荒,定居于此,故称牛官屯。

徐官屯

明初大量向此地移民,有一徐氏官人奉命督迁民来此垦荒,定居于此,故名徐官屯,1961年分为西徐官屯,中徐官屯. 东徐官屯三个行政村。

西 李

李氏祖先李泽民于明末清初由高唐城北李化梓迁来,原名小李庄。为区别本乡两个李庄,因其处西,故名西李庄。

后王公庄

王氏始祖王跃海明末清初由山东博平县还驾店迁来,相传原村名叫王老八庄,因此村有一壮士叫王老八,力大无穷,在方圆几十里除霸安良,声誉大震,人们惯称王老八家庄。 后因名长难叫,人们简化为王八庄, 因此称不雅,常与附近村民闹纠纷。解放后,经上级批准更名为王贡庄,又因村处王贡庄,故称后王贡庄,人们惯于将“贡”写成“公”。

王仙庄

王氏先祖王九智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立村王庄。 后因办“仙师场”(封建迷信习武场所)出名,故沿变为王仙庄。

南 镇

南镇之地历史悠久,据史志载:春秋时名曰“灵丘’,战国时为齐国之灵丘邑,两汉对置灵丘县,北魏时史志把灵县记作 “零县”,后唐时改称“灵泉县',宋、金、元时改置为“灵城镇”,明清两代置为 “南刘镇”,民国至今称为南镇,现已不是镇, 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

梁 庄

梁氏先祖于明末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梁庄。1982年元月更名为梁家庄,1988年3月恢复原名。

辛 庄

辛氏始祖辛伦德,于明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高唐州东南长路,立村辛庄。

燕 庄

本村燕氏乃明前去户,是红全豆(传染病)灾害的幸免者, 清末至氏国曾与李庄合为一个自然村,名曰双庙( 因两村之间有两庙修在一起,伙用一堵界墙),解放后,西村分开,又复燕庄之称。

天 王

王氏始祖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立村王庄。 后因靠近天宫庙,曾称王天庄。 后为区

别乡内两个王庄,也曾称东王,1982 年元月更名为天王。

东 李

立村者李氏,为明前老户,是红全豆(传染病) 灾害的幸存者,清末至民国曾与燕庄合为一个自然村,名曰双庙( 因两村之间有两庙修在一起,伙用一堵界墙),解放后,两村分治,故又复李庄之称. 1982年元月更名为东李。

天宫庙

本村分为三部分,郭姓驻西部,其始祖郭东周于明永乐年间由本省青州府益都迁来,立村郭家庄,中部傅姓是本村的老户,称傅家桥,东部为王姓,其始祖王先仁于明末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之后在天宫庙西约三百来处,以庙名而名, 看来天宫庙建于傅家桥和郭家庄之后,而在王姓之前,由于天宫庙建筑规模大. 香火盛而出名,故傅家桥和郭家庄以天宫庙代之, 1961年分为天东. 天西两个大队。

窦家庙

窦氏先祖约在五百年前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当时村西由十六乡建了一座菩萨庙,规模宏大,故称窦家庙。

刘 庄

刘氏祖先兄弟三人于明万历年间从河南郡安南县刘林村迁来,立村刘庄。1982 年无月更名为刘林庄,1988 年 3 月恢复原名。

石 庄

本村原名五里高在(距古灵城五里),为高氏立村,宋代石氏先祖从本省石横迁来,连生十三子,后来石家人多势大,高家破落家败,被迫迁至辛店,而石家将村名改为石庄。

由 庄

白氏先祖于清初由清平由庄迁居此地,命名由庄。

陈 庄

陈氏始祖于名永乐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李村陈庄。

侯 庄

侯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省洪洞迁来,立村侯庄。


责编:高唐小蚂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