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菜馆3.0版本时代--厨师经营新模式

 天上风行 2017-12-08

    餐饮市场差不多每年都会冒出一个热点,要么是某个品类,要么是某个品牌,然而在红火几年后,就会慢慢淡下去,被新的热点取代。纵观最近20年成都的餐饮市场,先后出现过多个品类或品牌,烧鸡公、酸菜鱼、火锅兔之类的品类,火遍全城的时间都非常短,此后再难掀起风浪。而像谭鱼头等叱咤风云的知名品牌,现在也已经是明日黄花。泰式火锅、冷锅串串、热锅串串、老火锅、柴火鸡,这些在最近几年都曾交替流行过,但是持续的时间都不算长。土菜馆算是一直在延续发展的品类了,每当餐饮市场处于大变革时代,它似乎都充当了“救世”的急先锋,说它力挽狂澜也不为过。
    在外来经营模式和潮流餐饮盛行的时代,土菜馆也进入了3.0版本时代,而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人民食堂”系列。现在,成都有上百家打着“人民食堂”或类似招牌的店,但大部分都归属于一个公司,投资者都是同一个团队,而他们大多是厨师。众所周知,类似“有盐有味”“人民食堂”之类的通用名词是不能注册商标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所以容易因大量跟风开店而泛滥,最终因良莠不齐而集体受影响。因此,他们现在注册了“师徒情人民食堂”。
    从表面看,它跟2.0时代有众多分店的“有盐有味”相似,但在采访了杨永超和一些内部核心人员后,我们了解到了该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及其特别之处。

从散兵游勇到抱团发展
    从1986年在德阳中江县饮食公司学厨算起,杨永超已经做了30多年厨师。他先后在天府酒家、锦江宾馆等店工作过,这期间还被外派到国内多个地方,甚至国外的宾馆酒楼工作。除了钻研技术,他还对前厅管理感兴趣。“如果不了解客人,不掌握当地客人的口味嗜好,那么一个厨师是不称职的。”这是杨永超多年厨房工作的心得。
  杨永超从2002年起就自己开店,而他的几个徒弟也先后踏入厨师创业的行列,分别经营着火锅、串串、中餐等不同品类的餐馆。虽然平时彼此间关系不错,联系密切,但不管是师徒之间,还是师兄弟之间都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自发展。
  在刚刚进入土菜馆2.0时代时,杨永超的弟子中就有人开始经营土菜馆了。那时流行的做法就是装修和菜品越土越好,分量越大越好,价格则是越便宜越好,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盐有味”,那几年时间里,川内出现了大量同名的店,而大多数老板都是厨师圈子里的师兄弟或朋友。这类土菜馆刚好填补了高端餐饮集体下滑出现的市场真空,一时间风头强劲。餐饮市场总是轮回变化向前发展,当土菜馆从巅峰开始走下坡路时,“师徒情人民食堂”又揭开土菜3.0时代的新一轮大幕。

木门上民俗味浓的门神图案

  宋刚、万杰、陈刚都是杨永超的弟子,他们是师兄弟里最早开店的人。这些年,他们的主要精力花在经营上面,屡败屡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13年,他们和几个技术精湛的师兄弟开始联手开店,抱团发展,第一家店就开在成都西边的金琴路。取名“人民食堂”,主要目的是拉近店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表明自己走的是亲民路线。2.0时代的土菜馆装修风格大都是以“土到掉渣”为主,而“人民食堂”在装修方面做了改进,一律采用青砖灰瓦、木门木窗的川西民居风格,店内则以过去公社食堂年代的一些标语或场景墙绘作点缀,从感官上看更整洁清爽,菜品延续过去大盘、大钵、大分量的风格,但同时以各种优惠牢牢地锁定了回头客。
  短短三年的时间,“人民食堂”就在成都开了40多家分店,加上附属品牌店,总数已经超过了100家。

师徒情谊为根基的新模式

【师徒情人民食堂某家分店的门头】

  这群厨师创业者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果,靠的是什么秘诀呢?
    大家都清楚,厨师的长项在厨房技术,在经营管理方面却是短板,这也是很多厨师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宋刚、万杰、陈刚等人开店较早,虽然最初经历了诸多曲折,但失败乃成功之母,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总结了大量的实战经验。通过师门关系,他们一帮师兄弟走到一起,汇聚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师傅杨永超则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一面旗帜。杨永超告诉笔者:“我们师徒之间平时就重情义,讲规矩,互相帮扶。我有一个徒弟遭遇了车祸,之后每到春节,大家都会去他老家看望其父母。大家合伙创业,都是把人品、技术和能力摆在第一位,以展现自己的价值和人格魅力为主。”“‘人民食堂’是由八个骨干打造出来的,后来分为了八个分公司,现在又合并成三个公司。成立分公司能各施所能,多做实事,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不管怎样分,大家都得认‘师徒情’这块感情招牌。”
    “师徒情人民食堂”各店有60%的菜是相同的,剩下的40%则由自己创新,这些则是决定毛利率高低的因素之一。不定期的内部交流会上,各店会进行经验交流,各取所需。

避免人治管理严 公司化运作揽人才
  感情是把双刃剑,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厨师合伙创业失败,原因就在于开始靠感情,最后却因管理松散而各奔东西。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制定了规矩,公司的重大管理事项,都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才行。
  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厨师队伍比较难管理,坏习惯不少、行业潜规则也多。“师徒情人民食堂”的核心团队都是厨师出身,对后厨的管理自然不会松懈,他们定出了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工作期间严禁赌博;严禁有违道德的男女关系;严禁收取供货商回扣。他们从总厨和供货商两个方面杜绝后厨常见的潜规则,一旦发现总厨收取了回扣,那么所有的投资款就会上缴公司,如果供货商行贿,一旦被发现或举报,那么当月的货款就会泡汤。

【卤香巴骨肉】

  他们吸取以前一些品牌盲目发展而造成分店泛滥、良莠不齐的教训,现在放弃了加盟,在成都市场只开直营店。公司旗下每一家店的股东组成都不一样,但发起的核心团队必须持现金股,没有任何人占技术股或干股。分店的股分优先考虑一线管理人员,比如前厅店长、后堂总厨等。
    和众多跨界投资餐饮的老板比,他们解决了技术人才这个大难题,又通过利益绑定方式吸纳了大量厨师人才。随着其分店数量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他们还成立了技术、选址、装修等专业团队,对人事和营销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纳两种途径,汇聚的优秀餐饮人才越来越多。

坚持准确定位  控制成本更严格
  “师徒情人民食堂”定位于亲民的家常菜馆,它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分量大、价格实惠,为了维持这一市场定位,公司规定每家店的人均消费只能在40元左右,严禁超出50元。因此在菜单设置、定价等方面非常讲究,一旦人均消费过高,公司就要对厨师长和经理问责,而公司又会通过毛利率的高低来考核他们。只有优秀的厨师长和店长才能拿到目标责任制内的工资,以及得到新店入股的机会。

【巧拌萝卜丝】

  按一般人的思维,分店多的餐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会降低成本,而“师徒情人民食堂”的核心管理者却不这么认为,集中采购看似能降低原料进价,但很多人忽略了建冷库的费用、物流费用、人工费用等成本。他们认为,在分店没有达到庞大数量级时,其实单店采购更能节约成本。为了保证新鲜和减少库存,他们要求厨师长必须严格控制每天的进货量,最佳效果是“消灭”厨房里的冰柜。
  提高纯利的另一个措施是降低人力成本。从核心管理团队到分店的管理者都是厨师出身,有着丰富的厨房管理经验,现在角色变了,对于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控制更为精准,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能。

三大杀手锏  吸引回头客
  最让餐饮经营者头痛的就是如何留住回头客,尤其是这类定位于中老年客户群体、消费便宜的土菜馆,它们不像一些时尚“网红店”具有足够大的诱惑去吸引年轻人群,并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应,靠的只有实惠和优惠。现在一些店的优惠措施,已经不是简单的打折,当看了“师徒情人民食堂”现在推出的优惠方案,笔者觉得:没学好数学,都不能搞好营销了。

【掌柜鸡片】

  为了吸引回头客,他们常年执行如下三套优惠方案:第一套,吃100元送68元的代金券,在规定时间内去消费,只要满百就可以抵用一张,满两百就可以抵用两张,以此类推。第二套,满百就送88瓶啤酒(或小酒)。第三套,满百送饮料。送的啤酒和饮料,下次消费时可以随意饮用,没喝完的还可以存着,在规定期限内,上门消费都可以随意饮用。
  送代金券、啤酒和饮料,比打折更能吸引回头客,因为打折只是单次优惠,客人没有再次上门的理由,而送券和送东西则不一样,客人会认为这已经是属于他的财物,不回头去消费就等于浪费。通过常年不停地执行这三大营销方案,“师徒情人民食堂”吸引了大量的回头客,从而形成了高人气效应。

齐头并进  多品牌发展
  核心管理者对于未来的发展并非是完全乐观的,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餐饮市场上的每个品类都有其生命周期。杨永超告诉笔者,在装修、菜品、营销等方面,“师徒情人民食堂”还需要不断升级,餐饮经营没有百灵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缩小生存机

率。

【明档现炸的空心大麻球】

  因为“人民食堂”在独有品牌方面有先天缺陷,所以他们一直在想办法进行多品牌发展,目前,三个公司旗下已经有几个品牌,如针对喜欢吃鱼客群的鱼火锅“自家渔塘”,针对喜欢宵夜年轻人的“嘎嘎鸭脑壳”等。最近,他们还从长沙引入了一个新品牌,正筹备在成都同时开三家分店。
  有了原始资金积累、大量的人才储备,剩下的事就是不断开发好项目了。

方觉晓/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