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民间进补喜用参类,中医有句老话,“大黄救命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是因为,人参给人的印象是个补品,所以不少人觉得吃了总比没吃好,多吃总比少吃好。但参的种类多,功能亦有所不同,各种参之间功效炮制中有哪些区别呢?一文帮您梳理。 01 —— 人参—— 人参,五加科植物,因生长似人形而得名。我们会根据其生长地域、炮制方法不同而冠于不同名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参到底有什么区别。 产地区别 产于东北各省的人参,也称吉林参。 一般来说人参又分为野山参和园参。自然生长于深山为野山参,人工栽培的为园参。 产自朝鲜的人参,称为朝鲜参、高丽参、别直参。 高丽参也有园参、野山参和移山参(由野山参幼苗移植到参地进行人工培育者)之分。 炮制区别 【生晒参】 把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在日光下晒干即成。 【白参(糖参)】 将洗净的鲜参放在沸水中浸煮至六成熟左右,捞出用竹针在参身周围刺孔,放在盆中,倒入糖浆,浸糖24小时后冲去表皮糖浆,再晒干或用火缓缓焙干。 【红参】 把新鲜的人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放入笼屉中蒸制两次,至参根变成黄色,皮呈半透明状。取出以后,烘干或者晒干,即成为红参。 功效区别 ● 野山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保脾养胃、安神益智和回阳救逆之功。 ● 高丽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等症。 ● 生晒参:味甘,微,性平,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益脾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 白参:性平和,可以直接吃,功效不如红参。 ●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 02 —— 西洋参——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植物。 功效: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休克、提高思维、改善记忆、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功能,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对机体起到整体的调理效果。 03 —— 太子参——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小儿也可服用,是难得的清补佳品。 要点区别 太子参vs人参 补益之力远不如人参,更无大补元气之功,以益气生津为主,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 太子参vs西洋参 太子参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弱于西洋参,且无清火之效。 04 —— 党参—— 党参虽不同于人参,属于桔梗科植物,但功效与人参最为相近,皆有补气、生津、益气等功效,常作为人参的替代品。且补气兼能养血,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参。 要点区别 ● 人参性温,补气力强,多用于气虚欲脱的危重证候。 ● 党参性平,价格较人参廉价,能补中益肺,用于气虚及气血两亏,气津两伤的轻证。 05 —— 明党参—— 党参和明党参是常用中药材,因名称仅一字之差,很容易引起认识及临床使用上的混淆。 要点区别 ● 党参性味甘平,侧重于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 明党参性味甘凉,具有益气、生津、润肤、祛痰之功效,侧重于润肺化痰、和胃养阴,除作药用外,亦作保健食品。 * 有很多人都误以为参都是有补益功效的,其实不然,有很多中药,虽然也叫参,但它的功效和我们常说的人参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以下这些: 06 —— 丹参—— 丹参别名紫丹参。性苦,味微寒。功效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是活血祛瘀的佳药,药用历史悠久,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常见的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 丹参适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等症。 与人参对比 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 人参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 07 —— 沙参—— 沙参有南北之分(上图左为南沙参,右为北沙参),均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证。 产地区别 ● 南沙参补肺脾之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脉弱者。 ● 北沙参善养肺胃之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干咳,痰少,低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者。 08 —— 玄参—— 玄参别名元参,性寒,味苦、肝、咸。功效清热、解毒、养阴。 适用于肺燥干咳、身热口干,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还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坏疽等。 09 —— 苦参—— 苦参性寒,味苦。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适用于带下色黄稠及阴痒;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等症。还用于治疗妊娠小便不利,对阴道滴虫病有良效。 苦参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治疗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皮肤瘙痒、疥瘌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