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健 卫健2005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在规模化农猪场工作十余年;2016年加入奥特奇,负责西区猪场技术服务。 1后备母猪选种标准 01、健康要求:被选种猪无临床疾病症状,生长发育正常,精神状态好且活泼。 02、体型外貌:皮肤红润,毛色光亮,背毛白色,允许少许黑色斑点;四肢健壮有力,背宽厚,腹紧收,臀部丰满,无脓包、关节肿涨、外伤、无尾无耳等明显外部损征。 03、外生殖器:6 对或以上有效奶头,分布均匀。阴户大小适中,无疝气,闭肛。 2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01、猪场的清洗与消毒,按消毒程序进行; 02、每头猪按1—1.4m2 的面积准备足够的猪栏,一般一栏不超过8 头为宜。公猪单独关放,不同来源的猪不能关放在同一栋猪舍内; 03、饲料、药品及疫苗的准备。 3引种时的操作过程 01、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和损伤,使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并采取以下的措施; (1)提供安全,完好的装卸设备; (2)运输种猪前要清洗和消毒运输车; (3)车辆地板提供适当铺垫物(锯末,沙,谷草); (4)同一车运输两头以上公猪时,要实行间隔,防止咬伤; (5)押运人员途中勤观察,炎热夏季应勤饮水,以防中暑。 02、当车停稳后,将车和猪喷雾消毒后再下猪,如太热,不要急于用水冲猪; 03、赶猪下车时,一定要垫好板子或梯子,当心猪腿扭伤; 04、分栏,4-5 头猪/栏,适当留部分空栏; 05、为确保猪只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到场后应做到温度舒适,圏舍不能拥挤,尽量减少应激,以利于猪只尽快恢复到调运前状态; 06、把饲料和饮水放置在猪容易得到的地方,在回场后的两天内要限制饲喂,以免采食量过多诱发胃肠疾病及引起脱肛; 07、保持圏舍的卫生良好,增加猪体自身抗病能力; 08、种猪到场后个别出现咳嗽和体温升高现象,这均为运输应激造成,稍作对症治疗即可消除症状。 4新进种猪的隔离与适应 01、隔离 (1)、隔离的距离:要求离原有猪群至少100 米,与原有猪群没有任何接触;如果无法完全隔离,应将引种的种猪放在经高压冲洗、消毒、空场过并尽可能远离原有猪群的猪栏内; (2)、隔离的时间:至少2 周,目标4 周; (3)、隔离的具体操作:进猪前隔离舍要彻底的冲洗消毒,并充分干燥;在进猪的第一,二周在饲料中加800PPM 的利高霉素;隔离期间要求有专门的的饲养员,单独的清扫工具;注意观察猪的健康状况,治疗不健康的猪只。 02、适应 (1)、适应的地点:在隔离舍内; (2)、适应的时间:隔离后即进入适应期,至少6 周,目标8 周; (3)、适应的具体操作:在适应的第一周可添加600PPM 的金霉素,用产房仔猪的粪便与新种猪接触,如果原猪场有猪痢疾,C 型魏氏梭菌,猪丹毒,球虫病,则不能用粪便进行接触感染;在适应的第二周按1:5 的比率将淘汰的公母猪关入新猪群;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接触。 5初到种猪管理 01、猪到场后,教其喝水。第一天饮水应少量多次,防止暴饮;休息6-8 小时后,再喂料。水里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并根据具体情况投喂抗菌药物; 02、喂料,一般第一天喂料不超过1.0Kg,第二天1.5Kg,第三天稍增加或正常饲喂(以50KG 体重为例); 03、免疫:根据猪只的抗体水平和本场的疫病情况适时免疫; 04、驱虫:两周后如猪只正常,停喂抗生素,用芬苯达唑或阿(伊)维菌素对猪群驱虫; 05、管理要点: (1)不要人为地增加应激;并且要多抚摸种猪,使之与人产生信赖感; (2)定期消毒(注意在免疫活苗前后不能带猪消毒); (3)随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4)发现异常猪只,及时调栏隔离;对异常猪只进行常规治疗。 6饲养管理 01、圈舍:后备母猪饲喂在拥挤的圈舍就很难查情,引种入场时最少需1 平方米,配种时需要1.4 平方米; 02、温度:温度是环境气候的组成部分,对生产力有很大影响,温度需求取决于猪体重、采食量、猪群密度、地板类型和空气流速。后备母猪饲喂在水泥地面时的最低临界温度是14 摄氏度,最适温度为18 摄氏度。 03、通风:后备母猪在集约化条件下所需通风为最低16 立方米/小时,最高为100 立方米/小时; 04、饲喂设备:后备母猪可小群饲养(5-10 头/圈),而饲喂方式因猪舍类型而异,由于猪只个体差异,有的需要采用单独饲喂,以保持种用体况。采用有隔栏的料槽应使每头后备母猪有0.4 米的采食空间; 05、饮水:随时保证供应清洁新鲜的饮水,饮水器应定位于活动和排粪区域,以保证睡卧区域的干燥。饮水器应保证最低流量为1 升/分钟,每只饮水器最多只能供应8 头。饮水器应安在排粪区域或漏缝地板上方,高度为0.4—0.6 米; 06、光照:白天室内光照无论自然光或人工光都应以让猪能看清楚为准。在配种间,能够很清楚地观察发情即可。应尽可能地用日光,当需要时才用人工光照,光照时间为每天16 小时,不足部分可通过人工光照获得。 7在配种前要按免疫程序完成所有疫苗的免疫工作 8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措施 01、运动运动可以激活身体的各种器官也包括卵巢,对待不发情母猪采用倒圈、并圈、舍外驱赶运动等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足够的剌激运动; 02、饲喂专用的后备母猪料; 03、增加光照,规模猪场的大跨度猪舍及小的窗户面积使舍内光照度远远达不到刺激发情的作用,靠近南窗户的猪发情远高于见光少的其他位置的猪。解决这一问题,增大采光面积不太现实,人工光照会增大饲养成本,定期舍外活动是刺激发情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04、公猪刺激――最有效的催情办法,引发机体内各激素水平骤升骤降。 9查情 在初情期(165 日龄前)每日把公猪赶入母猪栏诱情,查情。有效刺激发情的方法是定期与成熟公猪接触,看、听、闻、触公猪就会促进产生静立反射。仔细查情,记录每头母猪的初情期,从而有效预测配种时间,提供足够的能配种的母猪,满足配种计划。 10配种 01、发情两次或两次以上; 02、初配体重达到135kg 以上; 03、初配年龄目标36 周(至少32 周),发情已达两次以上; 04、初配时背膘厚(最后一肋骨处)18-20 毫米。
|
|
来自: Hulinlong > 《后备母猪饲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