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的寂寞

 方远图书馆 2017-12-09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天色阴霾,周遭无声。又是一个寂静的星期六。

  一壶酽茶,一本季羡林先生的《一花一世界》,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安详的下午。

  “午静携侣寻野花,黄昏抱猫向夕阳”。

  在书中,我听到一个老人的叹息。

  看到他在夕阳里漫步,在残花里忧伤,在落梅旁祈祷。


  他祈祷身旁的这些生命,如果永不离开,时常能在深夜里给他安慰。

  在午后人静寂寞时,有一片叶落在他的书页纸稿上,仿佛精灵一样。

  这是一个老人的孤单,也是一位文人所必然的寂寞。

  壹丨

  燕园的古藤,朗润园的槐花,隔墙送香的夹竹桃,济南的石榴,古明朝东厂的马樱花,还有唤作咪咪和虎子的小猫……


  对于季羡林先生而言,所有这些小生命,都在不同时期,填补了他的情感。

  而他,也时常为这些小生命的生和死,流泪、感慨、怀念。

  “泪眼问花花不语”,他与它们本无情感,只是他在同类无人懂,才不得已把情感转入另一类生命,并把全部情感投入。


  人生短暂匆匆几十年,认真做一件事足以,只是要做到善始善终却不易。

  这需要牺牲。一部分,甚至全部的情感和欲望。而一个成功的文人更是,从始至终要守得住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真是平生心事堪谁诉?漫托他年半纸书”。


  文人总有自己固定的朋友,比如花草,比如动物,比如酒茶,山水,河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文人而言,知音却难觅,只好寄情于自然。天地之大,总还有世外红尘。

  贰丨

  “千秋功岁名。寂寞身后事”。

  读尽诗书,寂寞,似乎是中国文人最宁静的归宿。


  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江畔独吟,到贾谊“哀伤付一生”的寂寞枯萎。

  从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月影同醉,到苏东坡“拣起寒枝不肯栖”的不合流俗。

  从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哀叹,到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的命运感叹。寂寞,像一个影子,镶嵌在文人的生命中。


  青灯苦读,南山幽卧,竹林谈玄,小舟荡波。中国文人为什么总是如此寂寞呢?

  寂寞是因为,众人皆醉,他却独醒。

  寂寞是因为,社会是一个大酱缸,他却想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叁丨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子路向路边的老农问路。

  老农说,天下纷乱,你们还不如跟我一样躲避乱世,去隐居。


  孔子说: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是天下太平,我孔丘就不用为改变这种局面四处奔波了。他奔波,是为了改变现状。

  孔子,以及后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人,他们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大志。


  但文人的热脸,却总是贴了当权者的冷屁股。

  统治者要的,不是文人对天下的担当,而只是对当权者的忠诚。现实,总让文人四处碰壁,到最后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孤寂。

  肆丨

  人生如戏,只看你是主角还是过客,选择红尘或是思想。


  要做松柏,就注定悬崖峭壁,要做雄鹰,就不贪恋平庸苟活。

  与其做一个红尘中的行尸走肉,不如让自己皈依为平静的湖面,沉默成寂寞的山峰。

  余秋雨说,柳宗元被供奉千年,“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他说岳阳楼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也成就了岳阳楼。


  他说苏东坡从“乌台诗案”中侥幸重生后,痛苦的境遇,让苏东坡的感情和灵魂得到升华,才有了他在黄州留下的那些千古佳作。

  是,也不是。

  屈原、柳宗元、范仲淹、苏东坡这样的文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他们“落魄”,是因为追求真理的执拗。

  伍丨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傲骨。


  司马昭为笼天下贤才为己用,得逞阴谋,欲招闻名天下的大名士嵇康。嵇康视人格独立和自由远高于一切,而狂狷拒之,触怒了司马氏,便寻借口加罪于嵇康。

  嵇康凛然赴刑场时,三千太学生为挽其性命,欲同拜嵇康为师,以求上豁免。而嵇康决不妥协,他弹拨了一阙《广陵散》,最后呐声道:

  “《广陵散》于今绝矣!”

  慨然赴死。


  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奸雄与阴谋家的时代。所谓的讲礼义、倡佛道,只不过是统治者路人皆知的遮羞布,而沾满血腥的权柄,才是至高无上的。

  文人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靠致用,成为帮凶,要么抱节退隐,寂寞一身,甚至不甘苟活,纵身一死。

  嵇康的选择,何等壮怀!

  陆丨

  寂寞有多种。文人的寂寞融在风里,化在思想中,幸运的能遇到一二知音,大多,都抱憾终身。


  季羡林在书中自嘲:

  “我虽生在人世,却为异类”。

  他说,植物虽不懂哲学,甚至分不清谁是同类,也不懂人的矛盾,人视它为异类。而它们却视他为友,从不表态要与他划清界限。


  就是这些无言的朋友,陪伴季先生走过人生最艰难的阶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中国文人珍惜与自然的和谐,他们在人世间寂寞。但在广博的天地间,却处处充满着乐趣。红尘之外的万物,心甘情愿的填补了文人的寂寞。


  因此文人作梦都想,做一个自由自在泛舟白云边的海客,忘了时间忘了归途,舟上把盏,谈笑到老……

  佛的悟,仙的情,禅的净,都像静水深流,无波无声。

  只有寂寞随行。

  *平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