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芍药甘草汤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几例医案告诉你!

 86tui 2017-12-09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 

 芍药酸寒,益阴养血;甘草甘温,缓急补虚;酸甘化阴,缓解拘挛。



作者:小雨滴


第一次接触芍药甘草汤是大二时老师的门诊上,那个时候带妈妈找到我现在的老师看病,当时诊断妈妈得了面肌痉挛这个病,虽然说这个病不是多么严重,却大大降低了妈妈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这个病并不能彻底根除,正如感冒一样,每次遇到诱因,都会发作。后来,吃了老师的药,虽然说没有彻底根除,但是两年没有发作,再遇到诱因时,症状也没有最初那么重了,当时开的方子如下:


芍药甘草汤加减

白芍30g

甘草30g

木瓜25g

僵蚕  5g

柴胡15g

陈皮15g

清半夏10g

浙贝母15g

菊花20g

伸筋草30g

薏苡仁20 g

              茯苓15g

牛膝15g



柒付 日二次口服


上方服用一周后,脸部不自觉抽动的症状明显消失了,并且抽动所引发的头痛也明显消失了,一周后,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加减减,一共吃了半个月中药,面部的痉挛没有了,再次发作 的时候是在两年后妈妈在绝经期左右。虽然又复发了,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临床案例了。


后来,随着临床机会不断增多,发现芍药甘草汤治疗疾病非常广泛,很多方子里都有它的影子,于是,对于这神奇的两味药材又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究竟还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方解】

            芍药酸寒,益阴养血

            甘草甘温,缓急补虚

            酸甘化阴,缓解拘挛

【方药】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煎服】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代应用:

·《朱氏集验方》又称为“去杖汤”,主治病症为脚弱无力,行步艰难。


·《医学心悟》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伤寒分经》治至夜发热,血虚筋挛,头面赤热;亦可治过汗伤阴,导致发热不止,或误用辛热,扰其荣血,不受补益者。



现代应用:

常用本方缓解阴血不足,筋脉失养的拘挛性疼痛,包括胃痛、肠道痉挛性疼痛、痛经、其它内脏绞痛、肌肉疼痛、头痛、目痛、神经痛、支气管痉挛等,虽可单独应用,然较多的是加味应用。



案例一

曾 x x,男,40岁。于1978年4月某日误饮川乌药酒,发作中毒。自觉饮药酒后,口、舌、胸部及全身肌肉发麻,胸中窒闷,四肢乏力。


诊为轻度川乌中毒。急予芍药60克,甘草30克,一剂,水煎服。翌日再诊,症状已减,再进原方一剂。诸症消失。


案例二

1956年秋间,先父左足外踝上15厘米处许,生一脓疱,疱之边缘色黑,四周发热肿痛。当即排出脓汁,用九黄丹撒患处,外贴安庆膏,并内服仙方活命饮,以期清热解毒。服后效果杳然,肿痛日甚,脓汁不绝,未及一周,溃烂面积横约12厘米,纵若9厘米,肿势上至膝,下至趾。夜寝时偶有谵语,但醒时神识无异,饮食便溺亦正常……


处方:赤芍药24克,生甘草15克,日服2剂。


连服2日,肿痛消退尚缓,深思其故,知系赤芍仅长于活血,而清热之力不足。乃于前方加金银花45克,仍日服2剂。3日后,发热肿痛大减,遂改为日服1剂。服5剂后即停内服药,等到脓尽用九黄丹,患处发痛,换撒《医学心悟》之海浮散,而收全功。


按语:大凡疡毒之发热肿痛,乃由患部充血所致。血瘀愈甚,则肿疡愈甚。芍药甘草汤善行血通脉,《本经》谓芍药治血痹,《别录》谓芍药散恶血,所述药理,极合本证。尤用赤芍药于下肢血脉瘀滞,其效更捷。


案例三

李某,女,32岁。大便干燥半月,5日前大便干燥更甚,便后肛门疼痛伴少量鲜血,以后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其疼痛历经3小时方缓解。肛门检查:肛门后正中位有一梭形裂口,深及皮肤全层,色鲜红,牵拉裂口时有少许渗血并觉疼痛。


诊断为急性肛裂,给芍药甘草汤: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


次日大便软,肛门疼痛减轻,继进1剂,便软痛止。5日后复查肛门,裂口已愈合。


按语:肛裂病人常以大便疼痛就诊,对急性肛裂的治疗应以润便和止痛并举,止痛则以缓解痉挛为先。芍药甘草汤具有上述两种作用,作为主方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据报道,一般于药后即可达到便软痛止,裂口亦渐愈合。常用量为白芍40-60克,甘草12克,或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案例四

韩某某,男40余岁。宿患消化性溃疡已4年,脘痛时轻时重,因饮食过急和郁怒致胃络受伤,吐血盈碗,脘痛,脉弦。


证属胃络受伤,肝旺上逆。治宜柔肝缓急,护胃止血。


处方:白芍15克,甘草9克,白及30克,浓煎,频频缓服。 服1剂后,吐血减少。连服2剂,吐血全止,脘痛消失。


按语:起于郁怒和饮食过急,肝气犯胃,胃络损伤而吐血,故用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以治本,加白及降逆止血以治标,标本同治则气平而血止。

                                                                                                                     参考文章:来自知网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系青橘医话原创投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