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死如生: 习水黄金湾考古发现的汉晋时期墓葬

 昵称50674044 2017-12-09








2015年以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等单位在黔北的赤水河沿岸开展了一些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黄金湾遗址是赤水河流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该遗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处在黄金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赤水河东岸一级阶地上。遗址的文化遗存以两汉时期遗存为主。目前已发现有形制大小各异、时代早晚有别的汉晋时期墓葬30余座,出土众多陶器、铜器、铁器、银器、漆器等随葬品。

遗址发掘场景(南-北)

遗址A区(官田)北部发掘航拍照片
竖穴土坑墓: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成人墓
竖穴土坑墓是一种古老的埋葬方式,是指古人从地面竖直向下挖出墓坑,然后将死者埋葬的墓葬形式,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种墓葬就已出现。它是中国古代墓葬形类的主流,也是丧葬习俗中最常见、最流行的一种埋葬形式。
黄金湾遗址已发现竖穴土坑墓葬16座,墓葬大小有别,随葬品多者数十件,少者仅三五件。其中的一些文化现象,如一些墓葬中随葬蛋类、鱼类,釜甑、罐甑等器物组合下方放置石块,罐、瓮底部放置小砾石等反映了较为特殊的丧葬习俗。
竖穴土坑墓(M2,南-北)
M2陶瓮及其底部的小砾石

砖室墓:东汉中晚期的新型合葬墓
砖室墓是以砖为主要材料构建的墓葬形式。西汉中期,砖室墓首先在中原地区出现,东汉中期已经遍及汉王朝统治区,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竖穴土坑墓。这种墓葬形制的流行,也与夫妻同穴合葬、家族同穴合葬这种埋葬习俗密不可分的。
黄金湾遗址发现的砖室墓集中分布于遗址区以东的干泥坝,黄金河在这里蜿蜒西去,形成了一个半椭圆形的凸出台地,台地背靠青山,前临溪水,视野开阔。目前已发掘了3座东汉中晚期、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砖墓,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墓葬,墓顶大部分已被破坏,甬道呈长方形券顶状,从墓室内残存的人骨判断,当为多人合葬墓,可能为家族同穴合葬墓。墓室及甬道内出土有陶罐、陶甑、陶钵、陶壶、陶灯、铜釜等随葬品。
砖室墓清理工作照
汉代砖室墓墓室人骨与遗物分布
崖墓:汉晋时期富有地域特色的墓葬
崖墓,是一种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横穴式墓葬,其基本相态与古今居民所居住的窑洞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为平行于地表向山崖或岩层横向挖掘。以赤水河流域为例,贵州省境内已发现的汉晋时期崖墓,绝大多数均分布于这一区域的河流两岸,其自然地理环境是比较适宜于开凿崖墓的。
 黄金湾遗址本次发掘已清理了5座崖墓,均位于遗址东部边缘地带的山崖上,朝向赤水河方向,属于具有典型西南地域特色的墓葬类型。
崖墓M9出土陶足和水塘模型
崖墓M7出土的陶俑
瓮棺葬、瓦棺葬:两汉时期儿童的埋葬方式
瓮棺葬,是以瓮、盆、罐等陶器作为葬具的墓葬,瓦棺葬是以瓦或瓦和其它陶器一起作为葬具的墓葬,从本质上讲,瓦棺葬也可视为瓮棺葬的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用来埋葬不幸夭折的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
黄金湾遗址发现两汉时期的瓮棺葬4座、瓦棺葬3座,均为未成年人墓葬。以 W2为例,它是一座以筒瓦和陶甑残片作为葬具的瓦棺葬,筒瓦上下对扣形成中空的空间,陶甑残片用以封堵筒瓦两侧对扣形成的的圆形孔洞,但不完全封堵,筒瓦内的填土中发现有细小的骨骼和骨渣,可能是婴幼儿的遗骨。葬具上留的小孔以及有的葬具虽然封堵空隙但并不完全封堵,可能是出于让死者灵魂自由出入的目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灵魂的信仰。
汉代瓮棺葬的提取(W1)
汉代瓦棺葬(W2和W3)

事死如生,是古人丧葬的原则,也是我国丧葬文化的基础。“事”有对待的意思,就是说对待死者如同他活着的时候。黄金湾遗址发现的这批墓葬是赤水河流域先民生活方式和丧葬习俗变迁的真实写照,为我们了解先民的生活风貌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