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讨论一则病例,六经如何辩证

 Dementia豆豆 2017-12-09


因长期低热,胸痛咳嗽而入本院肺科,诊断:肺结核,经临床治疗病情好转。

但于五天前始出现呕吐,逐渐加重,一日数次,食入即吐,食水难进,经用西药镇静、止吐等均无效,而要求中医诊治。

1984年4月28日诊察,证见:精神不振,消瘦乏力,面色潮红,发热,不思饮食,频发呕恶,食入即吐。自述从呕吐始,至今六七日大便未解,查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弦细数。

此为久病体虚,内热伤阴,中焦热结,腑气不通,胃气不降,浊气上逆所致。

治宜通腑降逆,投方调胃承气汤加当归:

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甘草15克,当归15克,一剂,水煎频服,每次少量。

患者于睡前服完,服药间未见呕吐,一夜较安,次日清晨,解较稀软便一次,自觉胃脘舒适,身热亦退,口干微渴,早饭进稀饭半碗,饮水少量,此后一直未再呕吐。

以上是本案案主的治疗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们用六经辩证的体系来看一下这一则医案。患者面色潮红,发热,六七日大便未解,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数。这是阳明病,精神不振,消瘦乏力,不思饮食,频繁呕恶,脉弦考虑是少阳病,综合考虑是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应该是大柴胡汤证。

我们再次看一下案主对患者服药后的描述,并没有说到精神状态,而且口干微渴,早饭吃的仍然不多,也就是其实可以看出少阳证还未解,阳明病也还没有完全好。患者应该后面还会有反复。

您对我的看法赞同吗?评论区留下意见大家讨论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