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伤寒证六经提纲

 供需相应 2015-04-21

 太阳经提纲

症状特点: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证分类:
    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病理分析:
    按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在皮毛,卫护周身,为六经之纲领,故其脉浮。一被风寒,则皮毛闭塞,此经先病。其经起两目之内,自头下项,行身之背,挟脊抵腰,由外踝而走小指。风寒外束,经脉不舒, 故头项、腰脊、骨筋疼痛,其脉连于督脉之风府穴,在头后,其窍常开,风寒伤人,皆由风府之穴入, 传之太阳。肝司营血,行于经络;肺司卫气,行于皮毛;而皆统于太阳。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感 伤,太阳所以病也。 
辩证治疗:
    按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
    伤寒以麻黄汤主之。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 一汤主之。
    中风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水郁,以小青龙汤主之。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
    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 承气汤抵当汤抵挡丸主之。

阳明经提纲

症状特点: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 此为阳明病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病证分类: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 ,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
病理分析:
    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 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也。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按阳明从燥金化气,其经在太阳之次,肌肉之分,起于鼻之交,挟口环唇,行身之前,下膈挟脐, 循胫外,由足跗而走大指。阳明为三阳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二日必传阳明之经。阳气盛满, 故脉大而身热。若腑阳素实,则自经入腑,表热里传,里热则用承气攻里之方。仲景立阳明之法,专为入腑者设,非第二日阳明之经病也。 
辩证治疗:
    按阳明病,太阳经证未罢,中风,仍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仍以麻黄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将入阳明, 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已入阳明,以葛根汤主之。
    二阳表未解,而里有郁,以葛根加半夏汤 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微实,以小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大实,以大承气汤主之 。
    里实而津竭,以密煎导方猪胆汁方主之。
    里实而脾约,以麻仁丸方主之。
    里实而血瘀,以抵当汤主之。

少阳经提纲

症状特点: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理分析:
    按少阳从相火化气,其经在阳明之次,脉之分,起目锐,循耳下项,自胸贯膈,由胁里出外踝, 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则经气壅迫,不能顺降,故胸痛胁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阳气升浮,是以目眩, 浊气充塞,是以耳聋。位在二阳之里,三阴之表,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往来寒热。其视三阳之经,阳气 方长,故其脉弦细。伤寒中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则传少阳。
辩证治疗:
    按少阳经本病,经气郁迫,表里不和,以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经证未罢,而遽入少阳,以柴胡桂枝汤主 之。
    太阳病未解而表实,以麻黄汤主之。
    少阳病已具而里虚,以小建中汤主之。
    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 黄芩汤主之。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以大柴胡 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妇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