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找山东人 2017-12-09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形形色色,有的喜好酒色,有的昏庸暴虐,有的奢侈无度,有的穷兵黩武,而唯有崇祯皇帝是个另类,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 是朱元璋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崇祯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经常通宵工作,从来不眠不休。据记载,崇祯“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白天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遇到军情紧急时便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一次,崇祯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望的刘太妃(崇祯的奶奶辈)时,竟然坐着睡着了,刘太妃命人拿来锦被给崇祯盖上。崇祯醒来后苦涩地说,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很少能休息,已经两夜未眠,说罢与刘太妃相对落泪。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可是,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大明帝国这位好皇帝的一腔理想热情和勤奋努力,并不能阻止国势的飞速下滑,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一件事情也没能处理好,先是灭于农民起义军,后是亡于崛起于东北的后金政权。35岁的崇祯至死也想不通,自己这么勤政、这么努力,17年时间换来的却是国家灭亡。然而这又能怪罪于谁呢?

康熙评价崇祯一语入骨:“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崇祯特殊的宫廷生活环境、坎坷多事的命运,造就了他的畸形性格。在皇权递争之中,在朝野党争之际.在抵御后金、对付农民起义之时,表现出聪颖自信而又猜忌多疑、形似谦恭而又刚愎自恃、勤心图治而又急躁专断等复杂偏执性情。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历史记载的一些小事,把崇祯的这种性格障碍暴露无遗。比如,修大内建极殿时,从外地采买巨石运送到紫禁城,谁知由于石块巨大,城门狭窄竟然无法通过。崇祯闻听后发火:真是岂有此理?朕要用良材,竟敢抗命不从,遂命军士将巨石打六十御棍。还有一次,崇祯学习骑马,好不容易骑到马上,竟然从上面摔了下来,颜面受损,为此下令,将马重责四十大鞭,然后罚往苦驿当差。

连让自己心情不爽的石头、马匹都不放过,可见崇祯的性格偏执到何种程度、待人待事苛刻到何种程度。性格决定命运。一朝之君的性格不仅决定着他个人的命运,也决定着王朝的国运兴衰,天下人的生死祸福。在这种性格驱使下,终结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他在位17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势力。崇祯上任伊始,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在那个时代这种脱离实际的要求显然无法落实。为此,他对大臣严苛、猜忌、多疑,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朝中大臣,越是能干事的越有被杀戮的危险。崇祯用一个杀一个,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下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多个“共犯”,其中包括陕西的巡抚,被充军到了广西。有人看不下去了,向崇祯揭发了陈奇瑜,他又把陈奇瑜也充军到了边疆。

明末义军攻占了老朱家的老窝凤阳,烧了他家的祖坟,崇祯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居然杀了远在淮阴的漕运总督。淮阴离凤阳有一百多公里,走水路可能都要好几天,凤阳丢了,关他什么事呢?正部级以上领导被“咔嚓”的,还有“总理军务”熊文灿和四川巡抚邵捷春。熊文灿收降了张献忠,过了年把,张献忠又“造反”了,熊文灿被押到北京,第二年被“明正典刑”,没就地正法已经算他幸运了。邵捷春在四川抵挡不住张献忠,丢了一大片土地之后,也被抓回北京斩首了。

杨嗣昌和洪承畴应该是崇祯非常信任的。在丢了开封、襄阳,李自成杀了福王、张献忠杀了襄王、贵王之后,杨嗣昌自杀了。洪承畴则是在辽东被清军俘获之后,投降了。他们是否也怕被崇祯“问责”呢?难说。

有点能耐的大臣,不是被对手干掉,就是被自己砍掉。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明朝的气数也就尽了。

崇祯把大臣杀完,国家的气数也就尽了

直到最后上吊自杀,崇祯都体现出一种小聪明似的分裂人格。他既要维护朱家王朝的气节以殉国难,又保留着最后的私心。他让自己的儿子们逃生,却独独让妻妾、女儿殉国陪葬,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度虚伪的表现。真正的贵族义士,首先是男儿们迎接死难,而崇祯临死之际也不忘眷顾能够代表朱明正统的儿子们。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皇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一生贤德的周皇后于坤宁宫自缢。

可惜的是,崇祯的儿子们在战乱中不知所终,唯一幸存下来的只有悼灵王朱慈焕,他一直活到康熙47年75岁高龄。可惜的是,康熙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不知怎么想起来,非要把这个75岁的崇祯后人逮捕处死,理由很简单“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这也许应了崇祯临死之际对女儿所说的那句话,“愿世世不生帝王家”。

大明王朝灭亡的责任确实不在崇祯一人身上,他还是赢得同情心最多的皇帝。可是好比一个孩子,17年寒窗苦读最后却名落孙山,除了勤奋努力的精神值得肯定,残酷的竞争不会给予任何褒奖回馈。这便是历史的现实,美好的理想初衷、辛苦的努力付出,都不是最终必然成功胜利的理由,还需要观察整个过程的运行以及最后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