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教育的十字路口

 长青马圆圆191 2017-12-09

 

读教育类的书籍,有的可以习得方法,有的可以增长见识,有的可以启发思考。近几天,读了《教育在十字路口》这本书,既让我长见识,又启发我要辩证地思考教育问题。《教育在十字路口》是法国教育家雅克·马里坦在1943年发表的教育理论著作。时间过去了70余年,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其中的许多观点并不过时,而且仍有现实意义。全书分四章,分别谈的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动力”“人文学科和自由教育”“当代教育面临的考验”。读罢此书,对当下的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育手段要服从于目的

本书的扉页写着一段话:“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由此可知,假如教育成为受教育者的精神枷锁,那么教育只能徘徊地十字路口,而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教育需要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成长,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比教育再纷繁复杂的了”。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成为一个人更重要、更困难的了。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人,或者是去指导使人成为人的那种活生生的动力。”

作者在本章提出了有关教育目的的一些主要错误概念,今天看来还有许多教益。“教育手段太好了,以至于我们看不到教育的目的”“今日教育出人意料的弱点,就在于我们太依恋于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完善,以及我们没有使用段服从于目标。”诚然此理。试想,我们对孩子的测验、观察、测量,以及数据分析,都搞得如此详尽,如此清晰,然而,我们是否忽视了教育目的,——忽视了孩子的精神生长。曾在一所学校看到这样的标语:“让儿童成为儿童。”我们已经在很多事情上把儿童当作成人对待了,在自以为运用一些高明的手段并为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其实还是个儿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忽视或无视儿童的天性、本性,往往是对儿童的扭曲,也是教育目的的变态。对教育者来说,要歪曲和贬低个性很容易,但要塑造它却是相当困难的。“所有把钉子钉入鞋中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使鞋子变得舒适。”既不舒适,一定也不利于成长。“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马里坦先生所谈的教育之道,与我国古代的教育哲学如出一辙。

二、教育基于儿童的自由和内在原则

我们常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我们也往往错误地将艺术理解为专业化的纯技术、技巧,或是工匠的艺术。不能忘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存在着充满活力和主动性的知识原理。”那么,教育艺术一定有别于画家、雕塑家的艺术。文中谈到“教师是否会就像是一个雕塑家或一个孔武有力的米开朗基罗,会狠命地敲击大理石,或专横地把已经设想出的形式强加于被动的泥土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教学艺术与雕塑家艺术的区别在于,我们面对的不是没有生命的大理石或泥土。

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充满活力的内在原理。每位儿童都在其独特的智力运作方式,“教师的艺术就在于在智力的运作过程中模仿它本身的运作方式。”在于“把那些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本身或许不能充分确立的那些观念间的逻辑联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进一步慰藉学生的心灵。”这也是我们极力反对惩戒教育的理由,——因为惩戒教育很难扼杀充满活力的人之内在自发性原则,因为教师绝不是教育的主要动因。“教育的主要动因和动力因素并不是教师的艺术,而是能动性的内在原则,即天性和心灵的内部力量。”其实质,就是教育要基于儿童的自由和内在原则。

由此,作者提出了一些教育的基本规范。主要有四条:一是“真正的艺术在于使儿童注意到自身追求善行之美的资源和潜能。”二是“要强调教育影响的本质及内化”。三是“教育和教学的全部工作必须有利于统一,而不是分裂,它们必须致力于培养人的内在统一性。”四是“要求教育解放智力,而不是给智力施加负担。”而第四条规则的阐述,又会给我们当下的课堂带来新的思考。“始终要把你将读到、听到的东西确实弄个水落石出”“无论对什么都不要演说般地进行谈论”,告诫老师“永远不要挖掘你填不满的沟渠”,“喜欢寻根问底而不去发现答案,不停地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乃是教育之大敌”,这些言论似乎于我们当下的课堂理念有些冲突。我们习惯认为学生的问题越多越好,答案越丰富多彩越好,以致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理答,这也对,那也好,让学生莫衷一是,老师也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把教学搞得那么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简单。我赞成作者的话“必须通过理解把信息主动地转变成心灵的生活……并不真正理解知识,而只会受到那种并非属于它本身而是属于他人的知识之压抑。

三、教师肩负双重责任

作者认为,“我们为自由教育辩护,并不仅仅是由于人的教育具有实质性价值,还因为人的教育在应付未来的某些具体需要中具有价值。”而要想完善人文主义的完善教育,“教育必须既培养人的自由感,又要形成其责任感;既要注重人的权利,又要注重人的义务;既要培养为普遍利益去冒险和行使权威的勇气,又要培养对每一个体的人性的尊重。”由此,教育家的责任是双重的:“既要维护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质,又要使之适应当前公众利益的要求。这也是当下,我们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既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又要应付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关注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一位家长心平气和地跟任课老师坦言:“我的孩子,不用管他学习不学习,只要成人就行。”也有的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你只管打,打不死留口气儿就行。”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同,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很高,这实在难为了老师,——老师肩负的东西太多,身心自然都很累很疲惫。但是老师要有老师的责任担当老师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不仅如此,还需要每天辛辛苦苦的劳作要出成绩,要出成效。在双重责任或多重责任的重担觅寻教育的艺术,探索走出十字路口的通道,这是多么艰辛而又痛苦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新时期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伟大的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