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与茶的故事,要从十五年前说起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2-09
15年坚持只为一杯好茶,这是他的座右铭。他种了15年的茶,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一套茶园生物防控技术,在茶园的种植上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坚持无污染除草灭虫方法。

数年前,生物药品和手段远非今日这般为人所知,为了保护茶树,他“无所不用其极”,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创意。比如拿苦楝树的树叶煮水,晾凉以后喷树;比如用高压水枪,把用阳光晒烫的水射向茶树杀虫,等等。
 
他是福鼎最早引入有机茶种植的人,他将自己公司的1600亩茶园当成了实验基地,坚持采用生物防控技术,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有机茶,当地的乡亲都亲切地称他为“白茶公”。

白茶公蔡良绥,北宋书法大家蔡襄后裔,出生于福鼎白琳的茶叶世家,从小在茶山上长大,自小受祖父和曾祖父关于白茶制作和出口的故事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对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向父亲习茶,早年读书的书本费便是依靠制茶、卖茶的收入来维持,因此与茶结下深厚情感。
 
身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茶业技术委员会委员,蔡良绥曾参与或主控多项国家、省白茶标准化的制定工作,2005年至2008年,他参与制定白茶国家标准,2011年,他主持起草《紧压白茶》国家标准,2015年,《紧压白茶》国家标准正式获得批准发布。
 
为了更深入研究福鼎白茶原料品种、种植、加工工艺,2001年,蔡良绥与妻子共同建立福鼎市裕荣农场,专业种植,制作福鼎白茶。2006年又成立福建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白茶公说自己这一辈子都在研究白茶,曾经他做出口茶叶为主,受到国外有机思想的启发,自己摸索培养出了一千五百多亩生态能够自我调控的有机茶园。有机茶园中不施化学复合肥料,不打任何农药,不用除草剂,一切依靠自然的调控和些许人工的干预,保证了茶园内环境的有机循环。
 
除了种茶,蔡良绥更是痴迷于福鼎白茶的科技研发,推陈出新。“做研发时,一天只睡3个小时,有时候一泡茶叶制作出来,需要20多个小时盯在那里,这样茶叶的口感、内含物都很丰富,能够得到最准确的数据。”蔡良绥说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白茶公说,不论是研究茶,种茶还是做茶,他和福鼎白茶的缘分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