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佬十八匠”是哪些,芜湖人你还有印象吗?

 洁洁赢 2017-12-10

九佬十八匠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的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各地都有九佬十八匠。

“站三佬”,赶仗佬、打榨佬、弹花佬,“坐三佬”,钻磨佬、补锅佬、阉猪佬,“勾腰三佬”,渡船佬、杀猪佬、打掛佬。另外,金、银、铜、铁、锣、石、木、雕、画、皮、秤、弹、鼓、染、瓦、篾、梳、漆为“18匠”。

陶瓷器的锔补手艺

其实各地九佬十八匠的工种有所不同,小编不一一展开,今日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下那些芜湖人都还有印象的街头老行当、老手艺吧~

剃头匠

磨得发亮的剃刀剪子、老式的木头架子、几个热水壶、几张破旧的藤椅木凳,就是剃头匠所有的装备。

现在芜湖很少能看得见了,记忆中在镜湖老体育馆那里偶尔还有,掏耳朵、刮胡子、洗眼睛一套服务下来,人很舒服。民生路老体育场旁 张桂香

吹糖人

小时候,芜湖还常见吹糖人的。只需2分钱,可用竹片发出小标,射中转盘上的某条区域,就可按注明的领取糖人、动物等,“空门”只好吃短棍上裹的糖稀啦!

滨江公园雕塑

如今在芜湖滨江公园就能看到生动的雕塑,偶尔在一些民间工艺展览会上才能看到现场捏面人/吹糖人的表演。

芜湖“面人刘”刘银亮弹棉花

记忆中的弹棉花的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有duang~duang~duang~的声音,老人家都说纯手工弹制的床垫被特别适合宝宝睡。但现在很多棉花的加工店更多是用机器代替了~

在芜湖繁昌县马坝还有一位马师傅仍在坚持,一个人从早忙到晚最多可以做两床棉被,最多可挣得80元,周边几十里地基本没有他这样的手工弹棉花。


繁昌县马坝 王师傅磨刀匠

磨剪子、磨刀,磨刀、磨剪子~~~,在芜湖很多老小区有时还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每次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总让人觉得时光还没有走的太快~

印象中就有这样一位的磨刀、磨剪刀的杨师傅,通常每天一早5点就出门,扛着条凳穿街走巷,累了就停下来坐在凳子上歇一歇。不知道老人家现在身体怎么样~

镜湖新城中心菜市场对面 杨大爷篾匠

对于篾匠,很多一方面的记忆,是小时候只要闯祸了,家长就会用抽一根篾丝条子抽屁股,当时依稀记得他们说的是篾丝条子抽屁股,伤皮不伤骨。一个传统的篾匠,手掌摊开经常遍布沟壑,布满茧子。篾匠李师傅回忆道,当年初学篾匠时,手指和手掌经常会被锋利的竹刺划破。


南陵县弋江镇 李师傅白铁匠

白铁匠,已经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当了,许多年轻人或许已不知白铁为何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失传可能也是时间的问题。

荻港老街 宫能昌

白铁匠是从传统的铜匠手艺里派生出一个新的匠种。这一老行当在市区已近乎绝迹,记得当年华盛街、老横街、沿河路一带,曾经有许多这样的白铁铺子。


修绷子

小时候是睡绷子床长大的,这种棕棚子床冬夏两季都可以用,不但弹性十足而且透气性好,老人家睡绷子床对身体有益处。由于绷子床做起来费时、买绷子床的人越来越少,专门修绷子床的人在芜湖就更少了,但是作为一门手艺,希望修绷子不要在芜湖消失。

芜湖市杨家门49号 杨师傅

最后,看到下面这张图

芜湖人一定能脱口而出...

“脏老丸四宝胡衣服滴,蟑螂约四消篾灶马子滴,丧海卫森脏老丸!”

这段跨过了一个世纪的叫卖,已经变成了只有芜湖人才懂的一种情结,在外地遇见老乡,对上这样一句街头暗号,那可以说是地道的芜湖人了。

当初的两兄弟从小伙子已成小老头,卖了几十年,现仍走街串巷叫卖。

手艺本是人类生存的技能。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传统的手工艺离我们渐行渐远。


世界是个回音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多一份传播,多一份守护

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芜湖老手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